约3280个字。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
【复习内容】:《唐雎不辱使命》
【复习目标】:掌握、熟悉课内文言文。
【复习重点】:学会调动知识积累,完成划分节奏、字词解释、翻译等基础题。
【复习难点】:进一步理解基本内容、不同的情感倾向、写作手法等,做好积累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编号】:
【复习方法与步骤】:
一、知识梳理
☆重点词语解释
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换)⑶其许寡人(答应)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⑸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曾经;听说)⑹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⑺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⑻因使唐且使于秦(于是;派;出使)⑼故不错意也(所以;错通“措”)⑽逆寡人者(违背)⑾岂直五百里哉(难道)⑿非若是也(像;这样)
☆常考译句
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译文: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意意始终守住它,不局限性拿它来交换。
⑵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⑶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
⑷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⑸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⑹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文: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