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8190字。

  湖北省武汉市2015届高中毕业生5月供题训练(二)
  语文试题
  命题: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斡(wò)旋     胜券(juàn)   稂(láng)莠   间(jiān)不容发
  B.氛(fēn)围    涝(pāng)沱   拓(tà)片     自出机杼(zhù)
  C.埋(mái)怨    挣扎(zhá)    炽(chì)烈    散见不鲜(xiān)
  D.剽(piāo)窃   铿(kēng)锵   卡(kǎ)壳     含英咀(jǔ)华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箴言    磨蹭    断编残简    真金不怕火炼
  B.追溯    恫吓    风雨如诲    不费吹灰之力
  C.嬗变    影牒    披沙拣金    绝非等闲之辈
  D.装潢    档期    励精图治    恭谨不如从命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你走进连城,犹若走进了客家人的沧桑历史和客家文化的博物馆。连城地处福建西部,是客客人最早的     地之一。客家源自中原南迁     闽粤赣的汉族族群,其先人不惧林莽沟壑,不畏猛兽肆行,     ,开基创业,历经千年传承,终于     了这一片“世外桃源”。
  A.发源    栖息    筚路蓝缕    培育
  B.发祥    栖身    筚路蓝缕    孕育
  C.发源    栖身    殚精竭虑    培育
  D.发祥    栖息    殚精竭虑    孕育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就中国来说,软实力的核心是中华文明得到世界各地的最大限度的接受和认可,与世界文明价值体系的对话和接轨。这是应该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华民族崛起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
  B.进入到高考复习的关键阶段后,我的思想有些松懈,学习上动力不足,自打班主任跟我谈话后,解开了我思想上的疙瘩,端正了我的认识,成绩提高得很快。
  C.“路遥热”的出现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好事情,它说明文学需要有大情怀和大境界,朴实无华而充满道德诗意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是不会过时的。
  D.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要依托和加快农业先导区建设,把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环境整治作为工作重点,尤其要解决好农用机槭和农用设备的配套问题。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而《楚辞》的美学风格不同于《诗经》,它表现出极强的浪漫色彩,成为中国诗歌又一重要源头。
  B.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主张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C.在不损害悲剧基调的原则下,《哈姆莱特》巧妙运用掘墓人的戏谑表演烘托悲剧的气氛,在悲与喜的对比中加深了悲剧的深度和感染力,进一步升华作品的主题。
  D.探春发起海棠诗社,李纨自荐掌坛并出题,题目是《咏白海棠》,各作七律一首,限韵。宝钗以“风流别致”夺冠,黛玉以“含蓄浑厚”居次。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文明之间为什么需要交流互鉴
  薛俊清
  各民族创造了自己的灿烂文明。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民族都离不开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和互鉴。那么,文明为什么需要交流?可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来理解。
  根源于文明路向的不同。“文明”是指人类在应对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制度、精神等成果的总和。文明交流指的是主动地把自己的文明推介、分享给其他民族的活动过程。任何民族的文明都不是完美的。由于遭遇外部环境的挑战不同,文化禀赋的不同,思维趣向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呈现出不同的文明景观。对这一过程的揭示,德国历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期”理论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他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短短几百年时间,却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本来是相互隔绝的各个文明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自己的伟大精神导师,如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中国有先秦诸子百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决定了后来这些地区各自迥异的文化形态。雅斯贝尔斯实际上揭示了人类精神的“裂变”过程,即不同民族如何“分有”了自己的文化精神,形成了自己的文明路向。
  在“裂变”之前,人类的精神虽然完整却蒙昧不明。“裂变”之后,沿着自己的路向发展,却难免走向偏执,陷入所谓的“相对真理”的困境。因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甚至整合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文明交流史上,最大的敌人就是“文化自我中心论”者。如19世纪后期,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文化也同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标准,不同文化之间是可以比较的,有先进和落后、高级和低级之分。这种思想刚一提出就遭到“文化多元论”者的激烈反对,后者认为每一种文化鄯有其存在的理由,都曾在或者正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立足于现实梦想的差异、文明交流的直接原因在于现实中不同民族梦想的差异性,甚至排斥性。文明交流的深层日的在于通过历史的沟通达成对现实的理解、和解。人类历史和人类社会可以说就是由众多的文明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和在时间上的继起而构成的活生生的画面。这些文明形态之所以能够发展与延续,主要是由其内在的文化精神支撑的。今天,中西方的沟通既是关乎未来的梦想的沟通,又是历史与文化的沟通。
  着眼于共同未来的应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问题、气候环境的异常问题等等,所有这些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都需要打破地域与民族的局限性进行深度合作,在文明层面相互启发与借鉴。“自视者不幸,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