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570字。

  中考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科技文中常见的出题陷阱, 提高单位时间内的阅读效率。
  2、把握科技文阅读原则;
  3、强化训练,形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自然科技文中常见的出题陷阱,把握科技文阅读原则;
  2、强化训练,形成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了解科技文阅读出题陷阱
  科技文阅读题的考点内容非常明确,在做科技文阅读题时,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而且还要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才能很容易地识破陷阱,从而会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二、结合实例,科技文阅读题设置陷阱的主要类型:
  1、以偏概全(对句子的理解)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所有”等,见到这些词时,就用笔划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2、无中生有(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如:2005年上海卷第2题的C项:“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丰富多样的剪纸图案,其价值就在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根据原文来看,其价值是适应现代需要。未提及“强烈的装饰性”,所以A项“强烈的装饰性”的说法文中没有事实材料,是凭空臆造的。
  因此,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3、张冠李戴(概念)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因此,考生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4、因果混乱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如1999年全国卷第18题B项:“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而与之相关的原文是:“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细胞时,心脏就收缩;当钙离子从心脏细胞中排出时,心脏就舒张。”两相对照,就可以发现选项恰恰是颠倒了事物的因果关系。
  因此,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5、主次颠倒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2004年全国卷(四)第7题B项:“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而原文有“‘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领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根据原文,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补充”了军费之需。“补充”指“在主要事物之外追加一些”,因此,B项说“主要来源”则主次颠倒。
  做此类题,要仔细审读原文,清楚哪些是主要一面的,哪些是次要一面的。
  6、混淆时间
  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比如2004年全国卷(一)第10题A项:“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而原文中只是在“小鼠”身上实验,至于在人类身上得以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