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第2课《祝福》教学资料(4份)
【练】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祝福》教学资料 (2).doc
【讲】人版必修三第2课《祝福》教学资料.doc
【结】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祝福》教学资料 (2).doc
【预】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祝福》教学资料 (2).doc

  【讲】人教必修3第2课《祝福》教学资料
  教学目标:1.分析、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尝试在作文中运用。
  教学重点:1.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体会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方法:提问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本节课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
  二、写作背景简介:
  《祝福》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鲁迅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的揭示与批判,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故事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鲁迅这一时期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
  ……
  【结】人教必修3第2课《祝福》教学资料
  一、学习探究
  1.文章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1)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疑惑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2)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时热闹忙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文章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有何作用?
  答:不但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①小说在开头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通过环境描写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 的描写,点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后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言。
  ②第二次是对祥林嫂死后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的描写,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祥林嫂死后的凄凉和我的“沉痛”心情。中间的议论,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舒畅”是愤激和沉痛之语。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渲染了热闹的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美的作用。
  3.小说刻画人物,血肉丰满,性格鲜明。试以作者对祥林嫂的刻画为例,举例分析。
  (1)四次肖像描写抓住了祥林嫂的三次变化:第一次“脸色青黄”是生活艰辛的烙印,红润的脸颊显示了她青春的活力,因为她毕竟才二十几岁。第二次
  ……
  【练】人教必修3第2课《祝福》教学资料
  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寒暄(xuān)悚然(sǒng)   负疚(jiù)     窈陷(yāo)
  B.踌蹰(chóu) 新正(zhēng)   倔强(jiàng)  炮烙(lào)
  C.草窠(kē)     歆享(xīn)     荸荠(qí)陈抟(tuán)
  D.踝骨(luǒ)    谬种(miù)    朱拓(tà)     间或(jià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形骸 鄙薄 安份守己 间或一轮
  B.蹙缩 蹒跚 食不裹腹 吞吞吐吐
  C.简练 雪褥 歪门斜道 连绵不断
  D.聘礼 懒散 少不更事 瘦削不堪
  3.选词填空。 
  ①“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________(a.简洁  b.直捷  c.直接  d.简捷)的说。
  ②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a.偶尔  b.偶然  c.间或  d.随便)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
  ③“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________(a.精神  b.神采  c.光采  d.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④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________(a.悲凉  b.悲苦  c.悲郁  d.悲哀)的神色。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他百无聊赖,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
  B.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地方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试图通过限制居民用电、企业停产“染绿政绩”,招致民意沸反盈天。
  C.在阿拉比这样一位精明强干、雷厉风行的领导人的带领下,已经67岁的阿盟会走向哪里,会不会焕发出青春活力,在目前的西亚北非动荡局面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值得关注。
  D.李双江15岁少不更事的儿子打人事件,赚足了全国人民的目光,屡屡出现的“官二代”“富二代”“名二代”的丑闻,该引起我们对家庭、社会教育的反思了。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祝福》揭露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社会面貌,反映了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
  【预】人教必修3第2课《祝福》教学资料
  一、认识作者
  姓名 鲁迅 字号 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朝代 现代 籍贯 浙江绍兴
  生平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创者,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中国现代思想解放的先驱。他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1902年公费赴日本留学,1912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1918年发表了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直至在上海病逝,享年55岁。他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主要作品 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华盖集》,另有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译著等。
  作品风格 他的小说贡献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涓生、子君,以及孔乙己等。这是鲁迅小说在现实主义艺术方法上的最主要的成就。他采用传统小说中以人物的语言、行动来揭示心理的方法,有时也有极简要而又极精彩的肖像描写,注重细节的真实性,语言活泼、生动。
  二、文本知识
  1.小说集《呐喊》的得名
  鲁迅的“呐喊”的含义是想要借由自己的呐喊来鼓舞当时有思想的进步青年。《呐喊》中的作品,大都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要为新文化运动助阵振威, 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集子中的作品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