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230个字。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
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3.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学习重点:
1.准确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指出本文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1.快速寻找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2.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生怎样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3.易错点、易混点:学生对论点把握不准确
4.拓展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策略:读、思、写相结合,自主、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激趣导入
大家还记得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他的老搭档范伟的一部小品《卖车》吗?其中有这么一段: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范伟答:“1+1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2”。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赵本山问:“你们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范伟答:“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赵本山:“错。媳妇答。”高秀敏答:“因为狗只能生狗。”赵本山问:“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上没一个人给他让座,为什么?”范伟答:“因为车上的人不讲文明礼貌。”高秀敏纠正:“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
大家边看边想:范伟答错了吗?为什么范伟的答案跟赵本山的老是不一样呢?
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一样。
看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个,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只要我们调整思维角度,打破思维定势,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甚至可能有所发明创造。那么,一个人要想拥有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今天我们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将揭开其中之谜。(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学生疑,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①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写法。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锲而不舍
②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
汲取持之以恒
推敲不言而喻
锲而不舍
2、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的?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学目标:
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丁肇中先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丁肇中:
2、重点词语
(1)生字注音:肇( ) 埋没( ) 彷徨( )
(2)解释词语。
格物:致知:
彷徨:修身:
清谈:诚意:
正心:齐家:
袖手旁观:一帆风顺:
三、整体感知,自学生疑
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一。借此题理清本文的思路及作者提出的论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