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鲁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1单元精悍隽永的笔记小说课件+同步训练(打包6份)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1单元第1课《李寄》(35ppt)课件.ppt
鲁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1单元第1课《李寄》知能优化演练(含答案).doc
鲁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1单元第2课《晋明帝数岁》知能优化演练(含答案).doc
鲁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1单元第3课《唐打猎》知能优化演练(含答案).doc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1单元第2课《晋明帝数岁》(38ppt)课件.ppt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1单元第3课《唐打猎》(37ppt)课件.ppt

  第一课   李寄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七八丈,大十余围   围:量词,表示长度
  B.都尉令长,并共患之  患:担忧,伤脑筋
  C.预复募索  复:恢复
  D.寄从后斫得数创  创:伤口
  解析:选C。复: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何以战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B.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D.其歌谣至今存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解析:选B。前一个为“按条件要求想要找到的那个”;后一个为“他的”。A.介词,用。C.于是,就。D.兼词,“于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
  B.父母慈怜,终不听去
  C.汝曹怯弱,为蛇所食
  D.母及姊皆有赏赐
  解析:选B。古义:不肯听凭(她),不听任(她);今义:不顺从,不接受。
  4.从文言句式的角度来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
  B.祭以牛羊,故不得祸
  C.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
  D.先将数石米餈,用蜜 灌之,以置穴口
  解析:选A。“多有死者”是没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意即“多有被蛇害死的”。B、C、D三句都是省略句,B.“祭”后省略“之”,代蛇;C.“送”后省略“之于”,“之”代祭蛇的童女,“于”,到;D.“以”后省略“之”,代“用蜜 灌”过的“米餈”。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
  寄自潜行,不可禁止。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 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
  ……
  第2课  晋明帝数岁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潸然流涕    涕:鼻涕
  B.元帝异之  异:惊异
  C.更重问之  更:又,再
  D.举目见日  举:抬起
  解析:选A。“涕”古义是眼泪。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问明帝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乃答曰:“日近。”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何故异昨日之言邪郯子之徒
  D.明帝问何以致泣木欣欣以向荣
  解析:选B。A项,“因”前一是于是,表顺承连词;后一是通过,经由,是介词。B项,“乃”均表示转折,却。C项,“之”前一是结构助词,的;后一是代词“这”。D项,“以”前一是介词,因为;后一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B.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C.明日,集群臣宴会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解析:选A。B项,“居然”古义是显然;今义是出乎意料。C项,“明日”古义是第二天;今义是未来的一天。D项,“宾客”古义是指“门客”;今义是“客人”。
  4.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具以东渡意告之
  A.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B.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C.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D.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解析:选A。均属于“以”的介词结构后置。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帝问洛下消息     消息:情况
  B.具以东渡意告之  东渡:渡水向东
  C.元帝失色  失色:变了脸色
  ……
  第3课  唐打猎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
  知:主持,执掌
  B.甫新婚而戕于虎
  戕:音qiānɡ,残杀,杀害,文中指凶残地吃掉
  C.乃遣吏持币往
  币:当时通行的钱币
  D.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
  哂:音shěn,讥笑(理解为“微笑”也可)
  解析:选C。“币”,古时多指礼品、礼物,如丝织品、玉、毛皮、马等。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行且至臣死且不避
  B.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汝呼之醒侧首让之
  D.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故以羊易之
  解析:选A。且:①将要;②尚且。B项,都表被动。C项,它,代老虎。D项,都是介词,用。
  3.下列句子都是省略句,它们省略的成分、内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乃遣吏持币往
  B.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C.大失望,姑命具食
  D.乃厚赠遣之
  解析:选B。“归”“行”前面都省略了主语,“归”前省略的主语是“吏”,“行”前省略的主语是“艺至精者二人”;A、C、D三句都省略了主语“族兄中涵”。
  4.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填入与前后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历史是前人创造的,但评说历史是后人的权利和义务。时光不可逆转,历史的原貌难以完全恢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希望借此对今天的世界产生积极的意义。
  ①故只能剪裁其重要事件、突出其重大理念
  ②以聚焦历史的重点,来表达我们这一代人对历史的理解和评说
  ③特别是陈述一个历史时期以及政治生活
  ④枝节蔓延,尤为复杂,良莠陈杂,不可胜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解析:选C。语段的中心话题是“应如何评说历史”,基本观点是:要借评说历史“产生积极的意义”,就应“聚焦历史的重点”,解题的关键在于联系中心和上下文,扣住“特别是”“故只能”这样表强调和因果关联的词语,从语意的衔接上辨析思考。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休宁戴东原曰:“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其妇后生一子,祝之曰:‘尔不能杀虎,非我子也;后世子孙如不能杀虎,亦皆非我子孙也。’故唐氏世世能捕虎。”)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