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二单元 跨越时空的美丽 课件+同步训练+例题讲解(打包6份)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为了忘却的纪念》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为了忘却的记念》例题与讲解.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为了忘却的纪念》(55ppt)课件.ppt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56ppt)课件.ppt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解与例题.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3 为了忘却的记念
问题导学
1.作者叙述了同白莽的三次会见,通过哪些具体生动的材料,表现白莽形象的什么特点?
2.在第二部分中,除了记叙的内容外,穿插了哪些议论?这些议论起什么作用?
3.文中引用了哪三个典故?有何作用?
自主探究
课文是对“左联”五烈士的纪念性文章,人物多,材料杂,作者是怎样把相关材料有机联结在一起的?写这五个人物的顺序能不能颠倒?
文法导析
1.以记叙为主,又与抒情、议论相结合。
文中的记叙和议论常与抒情相结合,处处凝聚着强烈深沉的悼念之情,使文章的纪念性更强,更能打动人心。
如第一部分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会见,在朴素的记叙文字中,却处处流露出他们彼此间的信赖和关怀。而在忆及彼得斐集子的失落时,又通过痛感“明珠投暗”“岂不冤枉”的简短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憎恶之情。又如第四部分在记叙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一同遇难,他身上中了十弹之后的两段文字更是充溢着满腔悲愤之情,特别是那首七律,更是作者如火激情的高度凝聚。
2.结构严谨完整,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本文写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五个人;记叙的不是一件事或一个场面,而是包含着许多零碎的事情。鲁迅先生在组织结构时把他和这五位青年作家的关系(交往、接触)作为线索来组织,这样材料虽多,却多而不乱。鲁迅先生又按照对这些青年作家了解的深浅,详写柔石,白莽次之,至于冯铿等三人,只略加介绍,或一笔交代。这样既突出重点,又照顾全面。
技法导练
导练目标
从记忆的画册中撷取最令你动情的一些画面,围绕某个主旨铺展开来,写出你的独特感悟。要求综合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自拟标题,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鲁迅为国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2)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冯铿、李伟森和胡也频五位左联革命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国民党政府设在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警备司令部”。其中白莽的哥哥是国民党要员,可以保释白莽,只要白莽肯写悔过书的话。但白莽终究没写,并写了一首诗与哥哥彻底决裂,最终被害。(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佳作片段
……
为了忘却的纪念 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5分)
A.缁(zī)衣 惴惴(zh uì)
曲(qū)译 戳(chuò)穿
B.铿(kēnɡ)锵 拓(tuò)荒
宝藏(cánɡ) 脚镣(liào)
C.函(hán)电 眷(juàn)恋
淤(yū)积 喘(chuǎn)息
D.客栈(zhàn) 煞(shā)尾
寥寥(liáo) 挈(qì)带
解析 A项中戳应读chuō;B项中藏应读zànɡ;D项中挈应读qiè。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5分)
A.永诀 眷恋 信扎 罗曼谛克 仓皇失措
B.戮穿 缁衣 恩赐 苟延残喘 郑重其事
C.通辑 轻率 伤疤 斩钉接铁 情随事迁
D.吮血 欣幸 涅槃 光怪陆离 欲盖弥彰
解析 A项信扎—信札;B项戮穿—戳穿;C项通辑—通缉,斩钉 接铁—斩钉截铁。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我很欣幸他的得释,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 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B.那两本书是特地托书店从德国买来的。后来大抵带在身边,后来见异思迁,已没有翻译的意思了。
C.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
……
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问题导学
1.请找出文中有总括性、过渡性、承递性等的语句。
2.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是个怎样的人?
3.这篇文章的中心段落是哪一段?为什么?
自主探究
你认为马克思为什么能有这么多发现且都有巨大的成就?
文法导析
1.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
从全篇看,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情形和他的革命实践活动采取叙述的方式;对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评价采用议论方式;而在叙述、议论之中又无处不饱含着诚挚的感情。从局部看,这三者则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比如,第1段叙述马克思逝世的情景,那看似平静的叙述中却融合了崇高的评价和深沉而又丰富的感情。又比如,第7段评述马克思的伟大革命实践,作者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法,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对马克思的崇敬、爱戴和颂扬之情。由于恰当地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讲话的内容也就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讲话也就具有了意味隽永、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2.文章用词准确,生动凝练,内涵丰富。
如开头一句,“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恩格斯未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委婉地写出了马克思的逝世;“永远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说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深,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深切怀念之情。
技法导练
导练目标
请以“真情最美”为话题,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不少于300字。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前前后后花了近四十年。据说他长年在大英图书馆翻阅搜集资料,把阅读室地板也踩出了痕迹。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2)恩格斯的声明
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合写了《共产党宣言》。这部光辉著作从来都署着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可马克思刚一逝世,恩格斯在该书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声明:“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他以后又曾多次指出:“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佳作片段
宽宏而大度的胸怀,尤其会在对待犯了错误的小人物
时更显示出耀眼的光芒。这是因为他深深地懂得,除了苛责与斥骂,还可以寻找到更为理想、效果更佳的批评方式;而一个被付出过高额成本的错误,潜藏着巨大的良性价值,而宽容,这一美好的给予,则是体现其价值的完美途径。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 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不可估量(liàng) 悼(dào)念 肤(fú)浅
B.繁芜(wú)丛杂 忌(jì)恨 空(kòng)白
C.豁(huò)然开朗 诬蔑(mie) 领域(yù)
D.卓(zhuó)有成效 诅(jǔ)咒 诽谤(bàng)
解析 A项量liáng,肤fū;C项蔑miè; D项诅zǔ 。
答案 B
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逝世 掩盖 设施 繁芜从杂
B.宗教 摸索 要素 浅偿辄止
C.剩余 诅咒 疾恨 坚忍不拔
D.悼念 侮蔑 回敬 卓有成效
解析 A项“从”应为“丛”;B项“偿”应为“尝”;C项“疾”应为“嫉”。
答案 D
3.与“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他爬起来跌倒,跌倒爬起来,继续挣扎着前进。
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C.“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追问。“老了。”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解析 C项和例句一样都运用了讳饰;A项顶针;B项对比;
D项双关。
答案 C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每个从展厅出来的人心情都豁然开朗,参观展览犹如给这些发行员的心灵放了个假,据悉,本次展览将延续到2011年7月2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