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9350字。

  江西省南昌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1卷 阅读题
  甲  必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
  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之美
  宗白华
  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国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关。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古希腊人对于宇宙四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外国教堂无论多么雄伟,也总是有局限的。但我们看天坛那个祭天的台,台面对着的不是屋顶,而是一片虚空的天穹,也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这是和西方很不相同的。
  为了丰富空间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就要借助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府借、镜借等。总之,为了丰富对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独特表现,它是理解中国民族的关感特点的一个重要领域。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
  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下列对中国园林建筑空问之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建筑中一般都凿有窗户,这样既能拓展室内空间,也能延伸人的视野,使人获得美的感受。
  B.中国园林建筑讲求室之中有空间,山水问有行者,可供人居住休息、漫步休闲、游玩赏景。
  C.中国园林建筑常常将楼台亭阁置于自然景物之问,人们走进这些园林建筑,就如同在“画中游”。
  D.中国园林建筑追求小中见大.大中有小,虚实相映,曲折有致.每一处园林空间都呈现出美的意境。
  2.下列诗句不属于表现中国园林建筑空问美的一项是
  A.山川俯绣户,日月近雕梁。(杜甫)/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人衣中。(王维)
  B.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云亭。(李白)/帆影都从窗前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令仪)
  C.山翠万重当槛出,水光千里抱城来。(许浑)/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苏轼)
  D.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i,(李自)/立神扶栋梁,凿翠开户牖。(杜甫)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追求建筑、自然景观与人的和谐一致。从古代帝王宫殿、皇家园林到现代民间旧式    住宅,无不如此。
  B.园林建筑的窗子不只是为了透气,更是为了“望”,为了欣赏。窗子增添了观景角度,丰富了    “画的”意境。 
  C.中国园林建筑表现出我们民族独有的空间之美的特点,这与西方审美观截然不同,后者是将    建筑孤立起来欣赏。
  D.中国园林建筑中常常采用多种手法丰富时景,创造空间艺术之美。这也正是从一个方面反映    了中国一般艺术的审美特征。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人也。祖承,宜都太守i.父繇之,湘乡令。母同郡师氏,聪辩有学义,教授诸子。高祖开府辟召,下书曰:“吾忝大宠,思延贤彦。南阳宗炳、雁门周续之,可下辟召,以礼屈之。”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宋受禅,征为太子舍人;元嘉初,又征通直郎;东宫建,征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应。妻罗氏,亦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