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情景交融 第5课《故都的秋》 课件+教案+同步训练(打包3份)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情景交融 第5课《故都的秋》教案.doc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情景交融 第5课《故都的秋》 同步训练.doc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情景交融 第5课《故都的秋》课件(50ppt).ppt
故都的秋 同步训练
课堂巩固
1.给下列词语中红色的字注音
1.混沌( )2.潭柘寺( ) 3.驯鸽( )
4.落蕊( )5.平仄 ( ) 6.椭圆( )
7.颓废( )8.普陀山( ) 9.一椽破屋( )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苦涩 屋檐 萧索 落蕊
B.幽远 混钝 落寞 平仄
C.训鸽 细腻 凋谢 意境
D.点缀 颓废 赏玩 蟋摔
3.下列横线处应填入的关联词恰当的是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________是诗人,________带有浓厚的颓废色彩,________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A.特别……都……因此
B.尤其……也……因为
C.即便……也……所以
D.尤其……都……所以
4.文学常识填空
郁达夫,原名_____,现代_______家,_____家。1930年,发起并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等,散文_____、_____等。
5.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多次写到南国之秋呢?
课后检测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a)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b)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c)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碗浓茶
……
《故都的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郁达夫及其作品。
2.了解《故都的秋》的艺术特色。
3.诵读,积累语言材料。
二、过程与方法
1.强化诵读,训练语感。训练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把握文章意蕴,并作适当归纳的能力。
2.领会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
3.培养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体会作品的感情色彩同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内在联系,理解一个正直文人不满于现实又无法找到出路的苦闷心境。
重点、难点
《故都的秋》也是中国现代散文名篇,它充分显示了作者的个性气质和独特的生活感受、兴趣爱好、文化品位。作者到底描写了故都的哪些风物?抓住了这些风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从这些故都风物中折射了作者什么样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鉴赏这篇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活动
诵读、鉴赏
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文章描写了故都秋天的哪些风物。自然风物的客观色彩和作者内心世界的主观色彩是如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体会文章情景交融、以情驭景的艺术风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可选取传统教材中峻青《秋色赋》若干段进行朗读。读后问:这段秋景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丰收,色彩绚丽,喜悦热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同样描写秋天景物的文章,我们看了郁达夫所描写的故都秋景与峻青笔下的秋景有何不同?
二、简介作者及其艺术风格、本文的写作背景。(根据文意的需要来夹带介绍)
郁达夫(1896—1945)现代著名作家,浙江省富阳人,是“创造社”的重要成员。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家庭的变故、国家的现状,激起了作者无限愤慨,后流亡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战争。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