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情景交融 第7课《春江花月夜》 课件+教案+同步训练(打包3份)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情景交融 第7课《 春江花月夜》课件(21ppt).ppt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情景交融 第7课《春江花月夜》教案.doc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情景交融 第7课《春江花月夜》同步训练.doc
总 课 题 情景交融 总课时 2课时
课 题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一、导入: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 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及时代背景:
……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这段诗歌,完成1~4题。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这段诗歌共描述了哪几种景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中主要描写了春、江、花、月、夜共五种景物。
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的“望相似”而来,自然地把笔触由上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下文的人生图像,引出下面的男女相思离愁别恨的描写。
3.皎洁的月色引发了诗人怎样的联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引发了作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遐想,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4.诗歌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内涵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歌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刘希夷所表达的是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的感慨,无奈、伤感之情浓厚。
二、语言运用
5.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增删个别字词)
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形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
(2)她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