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160个字。
孙道荣作品阅读训练
孙道荣,男,1966年生,安徽和县人,现居杭州。主任编辑,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杂文学会理事,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专业带头人。198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局工作,先后任刑警、秘书,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嘉奖3次;1993年调入刚创办的皖江晚报,任记者;1997年,调马鞍山日报,任编辑;2000年,作为人才引进,调浙江省萧山日报社,先后任职副刊部、总编办、传媒研究室主任、编委。
近年来,专事散文写作,成果颇丰,千余篇次作品散见杂文报、新民晚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读者、青年文摘、杂文选刊、小小说选刊等全国各大报刊,六百多篇作品被收入年度杂文、年度小小说等二百多个选本,已出版作品集8部。共有17篇文章被选入浙江省、重庆市、福建省、河南省、内蒙古等中考阅读。主要作品:《在麦尖上跳舞》、《你有多重要》、《夜航船》、《天上飘下来的礼物》、《青春叛逆期,与男孩有效沟通》、《生死朗读》、《约好了春天开花》、《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天上飘下来的礼物
孙道荣
①收衣服的时候,发现一个衣架子是空的,探身往楼下一看,果然又被风刮到楼下去了,喊儿子,去,到楼下林奶奶家的院子里把掉下去的衣服捡上来。儿子愉快地答应着,蹦蹦跳跳地下楼去了。
②风大的时候,晾晒在阳台上的衣服,常有一两件会被刮到楼下。一楼的林老太太,人有点孤僻,不太好说话。记得刚搬来的时候,一次衣服刮到她家院子里去了,我下楼敲门,想进她家院子捡一下。敲了半天,老太太连门都不肯开,“你到院子外去拿。”
③奇怪的是,儿子倒是和楼下的林奶奶挺投缘。那天,又一件衣服掉楼下院子里了,我看看,离栅栏不远,估计拿根竹竿就能挑出来。我让儿子下去挑挑看。儿子趴在栅栏边,用竹竿往里钩衣服的时候,林老太太突然走进了院子,儿子吓得不知所措,我站在阳台上,也隐隐约约听见她说,下次衣服再掉下来,你就从我家进来拿,好不好?儿子点点头。就这样,衣服再被风刮到楼下的院子里,都是儿子去捡。
④儿子似乎也挺乐意干这活。每次下去捡衣服,都要好大一会儿才回来。问儿子,在林奶奶家都干什么了?林奶奶喜欢清静,不要打扰了林奶奶。儿子歪着头说,没有啊,林奶奶可喜欢我了,跟我说了好多话。林奶奶告诉我,她孙子跟我差不多大呢,可是,她只看过他的照片,孙子在美国,还从来没回来过呢。
⑤关于林老太太,我也听社区工作人员谈起过。他们告诉我,林老太太唯一的儿子在美国,很多年没回来过了。老伴去世得早,儿子出国后,老太太就一个人生活。退休后,生活更孤
改变世界的力量
孙道荣
儿子让他去城里住几天。儿子大学毕业之后,在城里找了工作,谈了女朋友,结了婚,现在,总算也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都是儿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他这个当爹的,基本上没帮上什么忙。
城里他也是呆过的,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儿子刚考上大学,这可是整个村庄的骄傲。可是,高昂的学费,让他犯了难,靠土疙瘩里抠点钱,根本担负不起。不得已,他也进城了,加入了农民工大军。他没文化,又没技术,只能找最脏最苦最累的活,他扫过马路,帮人家看过仓库,做过扛包的苦力,在毒日头下挖过一个个坑,汗流浃背地踩过三轮车,最后,一个做包工头的老乡,将他领了过去,在老乡的施工队里做小工。
还是儿子有出息,工作才五六年,就在城里贷款买了房子。不像自己,虽然也在城里流血流汗打拼了三五年,可是连个小小的印记都没有。施工队盖过那么多房子,但他不是瓦工,没砌过一块砖;不是木工,没刨过一根木;不是电工,没拉过一根电线……他只是个小工,搬来运去,扛东递西,几乎每一颗黄沙,每一粒水泥,每一块板材上,可能都留下过他的汗水,但仅凭这一点,就认为楼房是自己盖的,他可不好意思说。
又要进城了,这让他有点激动。儿子在车站接到他,然后一起坐公交车,回儿子的家。城里的变化太大了,他完全认不得它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