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 汉语的美 第12课 《谈比喻》课件+同步训练(打包2份)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 汉语的美 第12课 《谈比喻》同步训练.doc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 汉语的美 第12课 《谈比喻》(31ppt)课件.ppt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由于易生误解、易生歧义,近年有人提出了语言的“模糊度”,集中研究的,成为“模糊语言学”。“模糊”之所以产生,多数由于一个词比不恰、钉不住,在句中切不齐、放不稳的原因所致。《诗经》形容美女说“颈如蝤蛴,肤如凝脂”,翻成白话,可说“她的脖子像一条白而长的虫子,皮肤像冷冻了的猪油”,行吗?又如常言称权威的“金口玉言”,若理解为“贵重金属的嘴里说出坚硬如玉石的话”,对吗?又常有人骂人心地不良为“狼心狗肺”,如果遇到一位固执的解剖学家,会说:“那狼狗和人品种不同,心肺怎能移植呢?”又现在宴会提倡俭省,多用一汤四菜,如果有人说:“这桌吃得一干二净。”有人听了说:“桌上必然还剩两盘菜。”又如“貂不足,狗尾续”这个古代谣谚,已被压缩成为“狗尾续貂”的成语。但如果苛求地问:“是狗尾上续貂,还是用狗尾去续貂呢?”那还有待详解。还有著名的“盲人摸象”的故事,更很形象地说明比喻不周延引起误解的道理。
这些误会,似乎与说者、听者注意不够和语言环境显示不全等等因素都有关系。同时也是证明比喻是没有十分完美无缺的。实际上,现代的“模糊语言学”和“悖论”也都是从这里得间而兴,发展壮大的。但日常说话、写文章如果都处处不悖、不模糊,势必随时随处都要加上限制词、解释词,因噎废食。文章一句用纸几张,说话就更难于开口了。
1.为什么语言会存在着“模糊”的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认为多数是由于一个词比不恰、钉不住,在句中切不齐、放不稳,从而产生误解、生发歧义造成的。
2.文中作者列举了“金口玉言”“狼心狗肺”等众多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中的例子主要是用来说明在语言中存在着比喻不周延而出现的误解歧义问题。
3.作者认为产生对语言理解误会的原因主要有哪两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说者、听者注意不够和语言环境显示不全等等因素;②比喻不能十分完美无缺。
4.从所选的这段文字看,启功先生的文章具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说理透彻,善于旁征博引,以此来证明观点,同时也使得文章内容丰富。②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二、语言运用
5.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