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小题,约11960字。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3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文化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尤其是现在文化泛滥,要对传统文化做定义成了难事。还是回到经典,《易经》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当是对文化最好的解释。简单讲就是观察人类文明,从而以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目的是要使得人人都成为圣贤君子。所以文化不只是名词,更是一个动词。“化成天下”是每个知识分子(古代就称为“士”)所必须实践的责任。这个责任自然是很重大,履行这份责任自然是很艰难,故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从“化成天下”的内涵理解,传统文化的主干就是儒释道三大文化传承,涵盖宗教、哲学、文学、历史、军事、权谋、经济、医学、科技、艺术等等方面。这些内容,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心性之学与事功之学。其中宗教、哲学、文学等偏于心性之学;历史、军事、权谋、经济等偏于事功之学。只是偏于,并非绝对。因为心性与事功本就一个为“体”,一个为“用”(如:火为体,光为用),并非打成两截。
  其中,尤以心性之学为整个传统文化的核心。 “心性之学是中国学术文化的核心所在,乃中国文化之精髓。”正是独特的心性之学,使中华文化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优点长处。弘扬传统文化,必不能绕开、甚至抛弃心性之学而为之。否则所传播的不过中华文化之躯壳。
  心性之学,所解决的是人对自我的认识和改造的问题,展开来就是人文;事功之学,所解决的是人对外境的认识和改造的问题,展开来就是科技。心性的修炼可以增长智慧和德行,从而完成自身境界的提升和圆满(包括对认识自性、体悟天道、扩展仁心、觉察真相、驾驭方法等等方面),最终的目标是成为不被烦恼和痛苦所侵染的圣人;事功的学习可以增长方便,从而完成外境改造和利益他人的事业。
  智慧与方便是我们能圆满解决人生所面对的各类问题,从而安享幸福的两个轮子。从一定意义上说,智慧首先可以利益到自己,而进一步利益他人则离不开方便。智慧需要通过方便才能利益到更多的人;方便需要根植于智慧才能于人于己起到真实利益,而非成为害人害己的工具。
  儒家的理想是“内圣外王”、“修己安人”,或者讲“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修己的具体内容就是“明明德”(明德是每个人本有的智慧德相,修心就是使本有明德发露光显),这是内圣的过程。安人的内容就是“新民”(帮助他人改过自新,发明本有之明德),这是外王的过程。这样不断的扩充,不到至善就不停歇。
  这就是中国古来文化的核心理想和追求。从一般意义上讲,佛道儒都是如此。但在认识明德的方法、发明明德的次第、新民的方便,乃至最后的成就方面有深浅圆偏之别。
  1.下列对于“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观察人类文明,从而以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它来自儒家经典《易经》,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解释。
  B.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目的是要使得人人都成为圣贤君子,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不只是一个静态的名词,更是注重作为的动词。
  C.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赋予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是很重大的,履行这份责任自然是很艰难的,因而曾子才有“任重而道远”的感叹。
  D.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内涵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涵盖了宗教、哲学、文学、历史等内容的儒释道三大文化传承是其三大支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心性之学与事功之学,在这两类中,心性之学是“体”,事功之学是“用”。
  B.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独特的心性之学,心性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包括宗教、哲学、文学等。
  C.事功之学,所解决的是人对外境的认识和改造的问题,展开来就是科技。事功的学习可以帮助人完成外境改造和利益他人的事业。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并州尝有强盗,长流参军推其事,所疑贼并已拷伏,唯不获盗赃。文襄付琼更令穷审,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并获赃验。文襄大笑,语前妄引贼者曰:“尔辈若不遇我好参军,几致枉死。”
  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盗,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盗止息。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