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之《唐打猎》课件+教案+学案+训练(打包4份)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1单元第3课《唐打猎》(37ppt)课件.ppt
【鲁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1单元第3课《唐打猎》知能优化演练(含答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之《唐打猎》教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之《唐打猎》学案.doc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
知:主持,执掌
B.甫新婚而戕于虎
戕:音qiānɡ,残杀,杀害,文中指凶残地吃掉
C.乃遣吏持币往
币:当时通行的钱币
D.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
哂:音shěn,讥笑(理解为“微笑”也可)
解析:选C。“币”,古时多指礼品、礼物,如丝织品、玉、毛皮、马等。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行且至臣死且不避
B.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汝呼之醒侧首让之
D.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故以羊易之
解析:选A。且:①将要;②尚且。B项,都表被动。C项,它,代老虎。D项,都是介词,用。
3.下列句子都是省略句,它们省略的成分、内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乃遣吏持币往
B.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C.大失望,姑命具食
D.乃厚赠遣之
解析:选B。“归”“行”前面都省略了主语,“归”前省略的主语是“吏”,“行”前省略的主语是“艺至精者二人”;A、C、D三句都省略了主语“族兄中涵”。
4.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填入与前后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历史是前人创造的,但评说历史是后人的权利和义务。时光
……
《唐打猎》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教学重点:
(1)《阅微草堂笔记》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课 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又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是一位地位高而知识广博的学者。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共二十四卷,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种,共约一千二百则,是旧时非常流行、受到文人普遍重视的笔记小说。
在小说观念上,纪昀以保守的态度维护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反对像蒲松龄那样多用虚构想象和摹绘手法。所以,从现代小说的标准来看,《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学意味远不如《聊斋志异》。从笔记小说的传统来看,却仍不失为佳作。
内容广博、无所不涉,是《阅微草堂笔记》的显著特点,这使它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思想倾向上,此书“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具有“正统”的立场。但纪昀毕竟是一位博达的学者,其思想具有一定的宽容性,在“理”与“欲”的矛盾中,他反对完全不近人情的偏执态度,对“道学家”的苛刻、虚伪每每加以
……
《唐打猎》学案
【背景知识】
纪昀和《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自署“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二十四岁中顺天乡试第一名,三十一岁成进士,由编修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其间三十六岁时任山西乡试正考官,越三年,提督福建学政,四十五岁时授贵州都匀知府。旋因泄漏消息给行将受到查抄的姻亲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获罪,谪戌乌鲁木齐,三年后放还。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四库全书馆,纪昀四十九岁,与刑部郎中陆锡熊同任《四库全书》总纂,“始终其事,十有余年”,深得乾隆帝的赏识。此后,他宦途通显,历官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多次担任文、武会试的总裁。复调礼部尚书,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卒于位,享年八十有二。献县本属河间府,故世称“河间先生”;因卒后溢文达,故又称“纪文达公”。他的诗文经后人辑为《纪文达公遗集》各十六卷。
《阅微草堂笔记》为纪昀晚年所作。他在《滦阳消夏录》卷首小序中叙其创作的缘起云:“乾隆己酉夏,以编排秘籍,于役滦阳。时校理久竟,特督视官吏题签庋架而已。昼长无事,追录见闻,忆及即书,都无体例。”这位名满野的大学者,在功成名就之后,于公务之暇,以一种闲适洒脱的心境,采用形式自由的笔记小说的休裁,写作了《滦阳消夏录》六卷,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相继写成《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前后历时近十年。两年后,其门人盛时彦为之校订合刊,定名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后通称《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全书二十四卷,计一千一百九十六则。作者交游广阔,博闻强记,力求每一条都有根据、有来历。一旦发现前书有误记或漏记之处,往往加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