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410字。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一、阅读《传统文化》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4)
  1.作者为什么说“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因为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所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为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在民族中多多少少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自然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2.如何理解“凡是存在的,都曾经是合理的”这句话的涵义?
  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这对当时社会来说,都是合理的;但它的合理成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
  3.我们对传统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请举例加以说明。
  对传统文化积极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尤其要保护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如韩国人把活字印刷术、端午祭申遗成功后,又着手将源于中国的“风水”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这对我们就是一个警示。
  4.这四段文字读起来很有气势和力量,很容易折服我们,其原因何在?
  一是用词准确,“大概”(第一段)源于作者自己的理解,体现表达的相对准确性;二是整散句结合(第三段),增强表达的气势和灵动性;三是大量贴切使用成语,表意凝练而丰富;四是内容、范围、特性、方针和态度,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二、阅读《财富和包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5—13)
  5.“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中的“这一点”指代什么内容?
  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
  6.如何理解传统既是财富也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是民族精神。一个民族正因为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才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才能在传统的制约与支配下,凝聚成了一个稳定而团结的集体。所以说,传统是财富。然而传统是
  ……
  《拿来主义》
  一、阅读文章第八~十段,回答下列问题。(1—13)
  1.对“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和“各自走散为是”中两个“是”理解正确的是A
  A.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起强调作用,后者是“正确”的意思。
  B.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表示应承或同意,后者表示跟“非”相对的意思。
  C.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表示 存在的意思,后者却表示一个判断。
  D.两个“是”不一样,前者含有“凡 是”的意思,后者表示“适合”的意思。
  2.下列各项内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大宅子—拿来—文化遗产     B.姨太太—遣散—供剥削阶级享乐的腐朽的东西
  C.鸦片—毁掉—文化糟粕       D.烟灯烟枪—送博物馆—有害但可作反面教材的事物
  (鸦片—治病—文化遗产中既有益有有害的部分。)
  3.对“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鱼翅是贵重食品,来之不易,用来宴大宾未免可惜。
  B.用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宴大宾,过于招摇,会造成不良影响。
  C.不要让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成为少数人摆阔气、装门面的东西。
  D.穷青年用鱼翅宴大宾,花费太大,损失太重。
  4.“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这一句在文中的意义正确的是C
  A.介绍得到“大宅子”的几种途径。   B.讽刺做了富翁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
  C.强调对于文化遗产的无条件接受。 D.讽刺批判某些人为得到“大宅子”的不择手段。
  5.(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2)“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3)“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4)“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
  (5)“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必须区别对待。
  6.对于“鸦片”,采用不同于“鱼翅”“烟枪和烟灯”的态度,是因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