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20字。
语句衔接题解题思路探秘
河北魏县一中
语句衔接作为高考的一个知识点,它能较好地测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逻辑思维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近几年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重点,也是学生复习备考时的难点。
近十年来,语句衔接题在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面对内容五花八门的连贯题,有的学生常常束手无策,望题兴叹,其实,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仍可找到解答连贯题的规律。
语句衔接的测试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在解题时,应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明确解题思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陈述对象要一致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意思要表达连续、完整,陈述对象必须保持一致,这是句子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中途改换陈述对象,势必造成句子语气、语意的中断或阻隔,因此,陈述对象一致是语句衔接的重要条件。出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其中一句叙述对象要考生修改。要保持陈述角度一致,必然要求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或围绕同一对象展开。因此,我们的解题对策就是:一要看几个句子主语是否一致,二要看主语不一致的句子是否从同一对象角度展开的。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012年辽宁卷)
过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中,就以为满足。 , , , ; 。。儿童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一弥补这个缺憾。
① 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课
② 刻板庄严的教科书,就是儿童的唯一读物
③ 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
④ 然而小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
⑤ 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自动的
⑥ 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
A.③⑥④②⑤① B.③⑥④⑤②① C.①③⑥④⑤② D.①③⑤⑥④②
【解析】该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解答该题要注意语段角度的一致性。这里的“角度”是指叙述的角度。不论是长是短的一段话,都有一个叙述的角度。只有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语句之间才能连贯。随意变化叙述角度,就会使文字不通顺。③中“之前的不对”紧承起句,⑥④紧承③句分析,④⑤是教育弊端的两面,②①分别与④⑤相对应,①也与下句的“自由的”密切相连。故答案选项为B。
二、注意行文内容要一致
所谓“行文内容要一致”,其实指的就是话题要一致,即要围绕一个中心说话。话题出岔,节外生枝,内容当然就不能一致了。做这类题时,特别要注意的是衔接句的内容一定要与原文的整体含义,特别是局部关键词语的含义要相互照应。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012年全国大纲卷)
、 、 、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①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