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6道题,约5680个字。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初二语文试卷
  一、文言诗文(26分)
  (一)默写(8分,任选4题)
  1.当窗理云鬓,。(《木兰诗》)
  2.          ,两岸人家接画檐,(《水仙子•咏江南》)
  3.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八千里路云和月。(《满江红》)
  5.老骥伏枥,。(《步出夏门行》)
  (二)阅读下面散去,完成第6-7题(4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白朴
  6.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秋》主要表达词人之情,《秋思》主要抒发词人之情。(2分)
  7.下列对两首散曲的比较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曲牌、字(句)数相同,标题和押韵不同。
  B.画面中景物、色彩不同,营造的意境相同。
  C.都写“秋”却在曲中找不着一个“秋”字。
  D.都是借助用在具体事物前面的词语来抒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6分)
  黔无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完成下列两道文学积累题(2分)
  (1)上文作者是柳宗元,七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他一篇文章,题目是《》(1分)
  (2)下列成语与本文内容无关的一项是(1分)
  A.外强中干B.黔驴技穷C.庞然大物D.踌躇满志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10.本文故事情节层层推进。面对驴,老虎的整个活动情况是:(2分)
  ——逐渐接近驴————放心吃驴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8分)
  煮饭成粥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①,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②,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③?”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④。”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⑤,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进火:烧火。②著:放。箅(bì):蒸食物用的竹屉。③馏:把米放在水里煮开,再滤出蒸熟。④糜:比较稠的粥。⑤更相易夺:互相修整失误、遗漏。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宾客诣陈太丘宿()(2)言无遗失()
  12.对“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能够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做成饭呢?
  B.像这样自己能煮粥吃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吃饭呢?
  C.如果能做成这样的粥就可以了,为什么必须做饭呢?
  D.如果能喝到这样的粥就可以了,为什么必须要饭呢?
  13.分别写出文中“太丘”三个问句的言下之意。(4分)
  (1)炊何不馏?
  (2)尔颇有所识不?不追究孩子的失误转而关注他们听的情况。
  (3)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示例:只要你们勤奋好学,我们吃什么都是快乐的。或者:为孩子勤奋好学而欣慰,不再追究他们蒸饭成粥的责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