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4230字。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考联考
  高中二年语文科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交网络让我们更近了吗
  于  洋
  渴望交流是人的本能,交流的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征。过去的交流是鱼腹鸿雁,千里传信;现代的交流是书信电话,片语真心;网络时代的交流是面对电脑一遍遍地刷屏,等待对方的回复。
  网络丰富了人们的交流形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交流和沟通的渴望。社交网络的出现让网络的功能有了更大的扩展。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社交群,在动辄以万计数的好友和“粉丝”中,我们以为可以最大程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
  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注册用户数接近9亿;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交网站人人网今年注册用户将超过2亿;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的微博用户有2.5亿。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正在慢慢张开,越来越多的人被粘到这张大网中。
  按照“六度空间”理论,我们最多通过6个人,便可以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在社交网络里,你可以找到你多年不见的老友,可能被一个你喜欢的明星关注;只要你愿意,你甚至可以和一国总统成为“好友”。社交网络这种联络的作用让很多人觉得异常温暖,人类沟通的愿望也让社交网站承担了更多情感的使命。
  然而,看似熟络的社交网络,却经常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一个网名叫“走饭”的女孩在发表一条微博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几天后,人们知道她的名字叫马洁,是一个“90后”的南京高校学生。翻看她的微博,你会发现她一直在网上“求救”,只是没有人听到。
  我们不能把一个年轻生命的终结归罪于网络,但不得不怀疑,网络到底有没有让我们的关系变得亲密,我们对网络的情感期待是不是太高?
  在网络上,我们有很多好友,却没有几个见过面的;加入了很多圈子,却没有几个真正有兴趣的;每天都在线上碰到,却没有几个会打招呼的。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未必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未必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社交的天性,却可能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
  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罗宾•邓巴有一个有趣的“邓巴数”理论,即人的大脑新皮层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人际关系。也就是说,无论你在社交网络上有多少好友和“粉丝”,你最多能频繁交流的也就150人左右。
  幸福感来自社交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来自于沟通的深度而不是频率。技术让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扁平和肤浅。我们简化了社交的流程,不再需要各种繁文缛节。但这种简化的结果是,我们只希望让人们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间,人们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快乐天使,变成一个隐藏自己真实情感的虚拟人。
  提高人类的幸福感是技术最大的责任和价值,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在使用社交网络沟通时也关注真实世界的交流,正确驾驭技术带来的变革,而不是让技术编织的网络掌控生活。
  网络连接不等于人际交往,沟通便利不代表关系的亲密,技术发展不意味着思想的进步。纸张比键盘更有热度,现实生活比虚拟社区更加阳光,真实的交流比数字的流动更温暖人心。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人与人之间真诚和真实的交流有更重要的意义。
  1、下列关于“社交网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交网络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交流形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交流和沟通的渴望。
  B、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注册用户接近9个亿;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交网站人人网的注
  册用户也超过2.5亿。
  C、在社交网络里,我们必定找得到多年不见的老友,也会被自己喜欢的某个明星关注;只要
  愿意,我们甚至可以和国家领导人成为“好友”。
  D、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不能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不能增加我们的亲密;
  激发了我们社交的天性,却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洁的死虽然不能归罪于网络,但看似熟络的社交网络,却经常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
  让人对网络的情感期待产生怀疑。
  B、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社交群,结识数以万计的好友或为“粉丝”,最
  大的限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
  C、根据“邓巴数”理论可知,无论你在社交网络上有多少好友和“粉丝”,你最多能跟150
  人左右频繁的交流。
  D、人们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快乐天使,变成一个隐藏自己真实情感的虚拟人,是希望
  让人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渴望交流是人的本能,不同时代有不同特征的交流形式,现代的交流是书信和电话,网络
  时代则是电脑刷屏。
  B、网络连接不等于人际交往,技术发展不意味着思想进步,人们的幸福感并不来自社交的数
  量,也不来自沟通的频率。
  C、根据“六度空间”理论,承担着沟通使命及情感期待的社交网络得以出现和推广,因为技
  术最大的责任和价值在于提高人类的幸福感。
  D、网络技术的发展固然可以给我们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便利,但我们不能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因为真实生活的交流更加温暖人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