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00字。
2006年中考复习迎考的策略和建议
安徽合肥市42中方立平
温馨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2005年的中考已经成为历史,全面备战2006年中考的紧张复习早已拉开帷幕。在如歌的岁月里,你曾科海泛舟,漫步语文世界;你曾走上辩论台,漫步古诗苑;你曾背起行囊,到民间采风;你曾乘着音乐的翅膀,去寻觅理想人生的踪迹。我们始终伴随着你,愿你在新的起点上,尽情挥洒,展示你亮丽的风采,谱写你青春的随想!愿你微笑地面对考试.冷静地发挥水平,自信地挑战自我。
往事回顾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这争分夺秒,积极备考的紧张阶段,一个成熟的、理智的学生,应该认真总结过去,从中找出中考的规律,发现明示的和隐含的信息,从而更好的预测未来的命题趋势,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5年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域迅速扩大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同时,也是安徽省逐步推进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新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关键一年。 回顾2005年安徽省乃至全国众多省市,包括所有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试卷,其总体特点是:展示了课程改革的成果和发展趋势,实现了与国家《课程标准》的接轨,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就安徽省来说,经过多年教育教学的改革,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确实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农村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初中毕业生的语文水平相对滞后。据此,2005年中考语文命题的基本思路是:在依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安徽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学业考试纲要》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加大中考语文改革的力度,突出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在试题的内容、难易程度及考试方式上尽量做到面向全体,以科学、合理的评价应届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水平。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语文积累”部分把握了语文学习特点,注重语文知识和语文积累的综合考查。其题型简约而又新颖,题量和权重约占15%,与2004年相比,2005年在考查语文知识和积累方面增大了题量和权重(2004年约占11%);其内容涉及政治、文化、教育、艺术、新闻等方面,尤其关注历史和现实,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如第1题将注音、解释、改正错别字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以往很少见;再如以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为背景,写出两句表达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这道题引导考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既考查了学生语文知识的表达能力,又检查了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迁移”能力,创造性很强。再如,允许考生使用《新华字典》,这是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另外,设卷面书写分(5分),这也与语文积累密切相关,因为书写也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方能形成。
2.“阅读”部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试题更加新颖灵活,富有开放性。从题量和权重上看,约占35%,与2004年(约占33%)相比,2005年在考查“阅读”方面略有增加,这也充分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从选材上看,在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