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60字。
短评两篇
新闻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选材广泛、附有署名的新闻评论。它篇幅短小到通常为千字以内,有的甚至只有三五百字;选材广泛,大至国内外重要事件,小至衣食住行问题。新闻短评是由叙事、说理、融情三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三者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叙事为说理打基础,是说理的论据,也是短评这一新闻评论的构成要件之一,没有新闻事件的叙述,不仅会使文章“言之无物”,而且短评也不成其为“新闻评论”了;说理使叙事深刻,没有说理,叙事就只是新闻报道的重复,就会“言之无理”,也称不上是“新闻评论”;融情使短评升华,没有情感融于其中,会使短评“言之无味”,影响表达效果。本课为我们准备了两篇精彩的短评。
1.《奴隶与盗贼》这篇短小的评论讲述了怎样的内容?
提示:从内容上看,这篇短小的评论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何其恭顺一至此甚也”),简要陈述要评论的时事。从清朝政府频下懿旨、欲治罪儿童、下罪己之诏之事实切入,看似波澜不惊地陈述事实,实则精心选择,处处讥讽。聊举三件事,妙在都以对比的方式来陈述。慈禧自狼狈回銮后时间不长,不辞辛劳频颁懿旨“不下二三十次”,竟然保护将自己追赶出北京城的外国人;“公使夫人偶遭儿童指目”芝麻情节,政府却要“拿拷治罪”;“一教士之受辱”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朝廷竟要“罪己”。通过这等看似荒唐不可信,实则属实的事实,不动声色地揭露出清政府媚外懦弱的丑态。国民之人权何有!国家之尊严何存!政府之形象何在!三组对比正是慈禧“惕于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徇之”的生动写照。两个“辄”形象地写出清政府这等奴才在主子不满意时反应之敏捷。
第二部分(从“民间如顺从朝旨乎”至结尾),是作者的假设分析和感叹。梁启超曾说过,清政府对百姓一直是“役之如奴隶,防之如盗贼”,而如今的清国民做政府的奴隶、盗贼之外,还要做清政府的主子——外国侵略者的奴隶、盗贼。评论指出在统治者统治下的臣民非双重奴隶即双重盗贼,“顺从朝旨”,就是做双重奴隶,“稍有不屈”,就是双重盗贼,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清政府懦弱要做狗,还要求其臣民做狗之狗、奴之奴。这里既有愤怒的指责,又有沉痛的叹息。作者情不自禁为当时政府统治下的百姓悲哀,“何以使我民至于此极也”,对清政府的愤怒控诉,对民众的深切关怀的情感借此句喷薄而出。
2.“题好一半文。”对新闻作品而言,更是如此。“台上他讲 台下讲他”这个题目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好的标题就像美丽的眼睛:它应明亮——让读者一目了然;它应传神——凝聚文章的主旨;它应有情——透视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应有形——以其神情合一而构成美的形象。“台上他讲 台下讲他”除了具有“明亮、传神、有情、有形”的特点外,还有一种回文之美,构成反衬,吸引读者看下去。
3.《台上他讲 台下讲他》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语言简洁明快,讽刺幽默。如“台上他讲,台下讲他”,五个汉字,不同组合,意趣迥然;“实践证明,以‘声’作则必不成则”,一字之易,神来之笔,进一步勾画出了少数领导干部口是心非、言行相悖的嘴脸;把个别领导的言行不一形容成台上背“台词”,台下的听众将其形容为“演员”,形象幽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