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20字。
外国评论两篇
用恰当的方法对新闻事实加以“煎炒烹炸”,会使一篇新闻评论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激起读者的共鸣。新闻评论有时候并不需要长篇大论激情飞扬愤慨揭露,有的评论文章用“论从史出”的方式,主要以叙述描写为主,在此基础上稍加点评或者议论,评论的广度和深度立现。本课的两篇外国评论就是如此。
1.评论用描写或叙述文字组成系列画面,从视觉上给人强烈的冲击力,激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车文明》是如何体现的?
提示:《车文明》中叙述描写了一系列极有画面感的镜头:拦着严密的铁丝网的高速公路上,被弃的三岁孩子“拿着奶瓶,蹒跚地走着”的背影,能不让人心酸吗?“嗖嗖地从孩子身边飞过”的一辆辆汽车能不让人感到人心之冷漠吗?“争车速、出丑态、吐痰、丢烟头”等小汽车里做出来的事情,不让人鄙弃吗?“同丢烟头一样,把孩子抛出车外”的母亲与禽兽何异?路边“负伤人”直等到第220辆车,得到的却是“去他的”。作者列出这一系列震撼人心的画面,在每个画面的前后只做一两句点评或者干脆不评论,直接让这些画面去冲击人们的视觉,撼动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或同情或愤怒的强烈感情,对日本汽车“文明”的道德危机发出无声的呐喊。我们不得不承认,形象生动的描写和简洁精练的叙述带来的效果有时候远远超过逻辑性强的评论文字。
2.《车文明》这篇评论具有怎样更强的批判力度?
提示:《车文明》这篇评论依据的事实是一个母亲和她的情人用小汽车将自己三岁的孩子带到高速公路上丢弃的事实。作者从一则单一的新闻事实,对比联想一系列事实,使评论具有更强的批判力度。
第一组联想对比:被弃的蹒跚地走在高速公路上的三岁孩子和身旁一辆接一辆时速100公里飞驰而过的汽车形成对比,这是整个小汽车“文明”的悲哀,一个时代的悲哀。第二组联想对比:母亲将孩子扔在“野兽笼里,任虎狼吞嚼”,和普通母亲将孩子扔在百货公司或车站前等“比较安全的场所”的对比,揭示出小汽车里人心的残忍远远超过普通人。第三组联想对比:母亲“丢烟头一样,把孩子抛出车外”的行为,和小汽车里的一系列品行堕落行为的比较,告诉我们小汽车里已不仅仅是人性的冷漠,揭示出小汽车里普遍的危及人性的丑陋。第四组联想对比:一辆辆疾驰而过对被抛弃孩子不闻不问的汽车,书中“负伤人”倒在路边无人救助的故事,告诉我们冷漠的人性不仅仅存在于故事里,现实里就有赤裸裸的例证,铁证如山。第五组联想对比:富士山麓冷不过小汽车里的人性,人性的冷漠是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值得一提的是题目“车文明”和评论的内容也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的观点“小汽车文明,造成了品性的堕落”就更突出了。
3.《我们一定是疯了》这篇评论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大致相同,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开头“我们一定是真的疯了”先提出了自己的论点。在一系列的论述后,结尾“我们一定是疯了”再次摆明自己的观点。起到强调的作用,使开头和结尾相呼应。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蹒跚(pán) 压轴戏(zhòu) 投奔(bèn) 毛骨悚然(sǒnɡ)
B.堕落(duò) 坦率(shuài) 咀嚼(jiáo) 所向披靡(mǐ)
C.栖止(xī) 携带(xié) 轧死(yà) 拈轻怕重(ni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