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550字。

  登高 锦瑟
  方案设计(一)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登高》《锦瑟》——分别是本单元“诗从肺腑出”部分的第二篇、第四篇阅读材料。因为高一下半学期时间较为紧迫,所以把两首诗歌放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两首诗歌,可以各占半节课分开研习;也可以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登高》历来被人们冠以杜甫集中的“七言律诗第一”之名,甚至被称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全诗登高所见秋江之景,所抒老病孤愁之情,无不动人心弦;而《锦瑟》是李商隐诗中最为人们所喜爱并且津津乐道的诗歌之一,其中绮旎婉约的意象、缱绻缠绵的情感、雾里看花的诗境,最是撩动人心。这两首诗歌都是中国古代重量级诗人的重量级作品,仅用一节课来研习,看似不合理,但即使用好几节课来讲,也不能说可以把这两首诗讲通。所以不如删繁就简,于无声外听春雷,稍加指点,便放开手去,让学生在沉默中能够捕捉到自己内心与诗人的对白。
  思路方法
  本课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知人论世、把握意象等方法试着去鉴赏诗歌,同时在分析探研的过程中体味诗人真诚深厚的情感。
  本节课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听名家的诗歌朗诵。但最重要的还是把自主权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反复朗读,反复体会,充分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课前可以让学生预习准备:
  1.预习《登高》《锦瑟》,反复朗读。
  2.大致了解杜甫、李商隐曲折的人生经历。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1.对杜甫和李商隐的生平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对杜甫与李商隐在中国诗歌史的地位有准确的把握;通过对诗歌更进一步地品味,体会字面背后的作者情感;欣赏两位诗人高超的语言艺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品味诗歌意象,探究背后内涵。知人论世,结合诗人身世、创作背景去理解诗歌。感受两位诗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3.通过理解杜甫长年漂泊、孤独老病的愁怀和抱负不申、际遇难逢的悲慨,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锦瑟》内涵的探究,对李商隐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有所体会,从而了解到人类那种纤细、敏感、脆弱的心灵,逐渐培养一种宽阔的情感视野与丰富的人文情怀。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从古至今重阳节都有一个重要的风俗——登高。古代的人们在秋高气爽的时节登上高处,或者怀念亲人,或者抒发情感。在安史之乱过后的唐代,有一位诗人抱病登上高台,看见那滚滚流逝的长江水,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登高》,这位诗人就是杜甫。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习杜甫的这首诗,我们还要学习唐代另外一位著名诗人李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