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60+4440字。
《中庸》节选
1.连线作者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三字经》中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的描述。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
2.整体感知
《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它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忠恕之道”,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正是孔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发挥,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合于“中庸之道”。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所谓“五达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处理这五方面关系的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
《中庸》节选练习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致中和,天地位焉 致:达到。
B.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措:放下。
C.小人反中庸 反:反对。
D.子庶民,则百姓劝 劝:勉励,指受到勉励而勤奋努力。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喜怒哀乐之未发
A.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 B.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C.填然鼓之 D.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从容中道,圣人也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C.好学近乎知 D.吾从而师之
4.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尊贤,则不惑 D.子庶民也
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中也者,______________;和也者,______________。
(2)好学近乎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辨之,笃行之。
(4)诚者,______________;诚之者,______________。
6.完成下面的文学常识填空。
“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著作,其中________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