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20+5710字。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单元风向标
苦难原本是生命旅途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它是竖立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会很宽阔;它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狗,怯弱的人逃得越急,它便追你越紧;它是火焰熊熊的炼狱,灵魂在苦难中涅槃,就显露出金子般的成色……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丰满;思想,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意志,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本单元的抒情诗歌都包孕着丰富微妙的人生体验和社会内涵,诗人通过自我感受与个性的张扬概括了民族、时代的苦难。学习时,要充分感受诗人构思的深度与广度,学习诗人表达强烈情感的技巧以及语言表达方式。
课标定位
知识和能力 了解诗人的经历和创作特色,领会“苦难的琴音”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 品味富有弹性与张力的诗歌语言,体会诗歌对生活的概括力和暗示性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细读诗歌,理解诗歌中丰富微妙的人生体验和社会内涵。
学习建议
1.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基本情绪。本单元的诗歌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教学中,要有意引入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介绍,以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2.体会诗人抒发情感的手段、技巧。本单元的诗歌都面向个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因而不仅具有历史生活场景的存真性,也把特定情境、细节和个体的想象力重新带入到诗歌的话语空间。
3.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思想、情感、比喻、意象的外壳,是诗意存在的家,也是诗歌阅读的唯一媒介。诗人通过语言,把饱含情思的意象组织固定下来,读者也通过语言的阅读,引起对意象的联想和想象,进行理解和再创造。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渴望浴血重生。只有多年被凌辱欺压的民族才懂得哀伤,忧郁与愤懑也能成为号召和
……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苦难,曾经给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留下深深的印迹。有饱受压迫的“老马”,有绿原的“憎恨”,也有食指和梁小斌这样的诗人对新社会出现的问题的深沉反思。学习这几首诗,要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语言特点,把握诗作塑造的形象和表现的思想内容,体味诗人内心的情感,感受我们伟大民族的苦难历史,体会诗歌对生活的概括力和暗示性的艺术手法,不断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著名诗人、学者。第一部诗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艺术上具有朴实、严谨、含蓄、凝练的特色,受到茅盾、闻一多等人的好评。抗战前,诗人还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抗战期间,出版了《泥土的歌》等诗集。抗战后又有《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
绿原(1922—2009),原名刘仁甫,湖北黄陂人。作为一个富于进取精神的诗人,绿原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就从活的现实生活中,而不是从书本或其他先验的题材来源,来吸取自己的有待酝酿的诗意;而且立志回避和戒绝对于西方颓废风格的生硬模仿。有诗集《童话》《又是一个起点》《集合》等。
食指,1948年生,本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从风格来看与当时的主流诗歌格格不入,并给后来的诗歌写作以巨大影响。他纯净的抒情体现出平民风格,诗歌语言节奏铿锵,易于朗诵。其大部分代表作,如《鱼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