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00+5070字。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单元风向标
对大地的深情礼赞,始终是诗人传唱不休的一个主题。不论是高屋建瓴、喧腾激昂的充满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歌唱,还是质朴真诚的告白,不管是在新兴的都市,还是在边远的乡村,不管是出自新文学运动时期的老诗人之手,还是出自新世纪初富有探索精神的年轻诗人之笔……时空的阻隔并未成为我们理解它们的障碍。作为大地之子的诗人,他对土地怀有真正的炽烈情感,这情感又是与诗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在此基础上的诗歌创作必然会引起读者的认同与热爱。学习时,要感知作品蕴涵的哲思,体会诗的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并感受诗人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课标定位
知识和能力 了解诗人的经历和创作特色,理解诗歌的象征意蕴以及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过程和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抽象哲理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的方法,体会不同诗人个性化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细读诗歌,理解蕴涵在诗歌中的哲思和情感。
学习建议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这些诗比较蕴藉含蓄,重视内心的发掘。只要我们围绕每首诗的题目,以其为中心寻找相关的话语、形象,重点感知,便能很好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2.体会诗的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的诗歌都以连绵不断的新颖意象表达蕴藉含蓄的意念,通过气氛的渲染,构成一幅幅想象的图景。
3.品味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本单元诗歌的意象丰富而独特,只要悉心体会,就能感悟到诗人所要传达的意蕴及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河 床
昌耀的《河床》,以辐射性的构思、无限伸展的空间序列形式,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黄河源河床的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的形象。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觉,而且推向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也正是这种神秘、孤
……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那肩负着伟大的疲倦和辛劳的母亲的形象,在一片收割后的田野的映衬下,超越了历史的进程而具有永恒性。诗人触摸到了乡土那古朴而悲凉、美丽又忧伤的灵魂内核,以一扇扇诗的窗口透析了现代乡土以及“地之子”自身的精神脉动与生命情韵。半棵树是一个让人心惊的残缺的形象,它被雷电劈掉了半边,长在荒凉的山丘上,但是依然直直挺立,长满青青枝叶。耳畔响起的数十年未闻的鹧鸪的鸣叫,唤醒了他心中蛰伏了几十年的故国之思,谱写出了这首情真真意切切的乡愁变奏曲。朗读文本,要感知作品蕴涵的哲思,体会诗的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并感受诗人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郑敏,1920年生,福建闽侯人,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九叶诗派”中的一位重要女诗人。她对中国的新诗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她主张诗要含蓄、朦胧;主张诗要有丰富的意象和多样、浓重的色彩;主张写诗切忌平铺直叙,诗要有高潮。作品有《寻觅集》《心象》等。
李广田(1906—1968),字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山东邹平人。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汉园三诗人”之一。其诗歌大多抒写内心感怀和乡土人生,追求恬淡静美的文风。一生著述大多收入《李广田文集》中。
牛汉,1923年生,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定襄人。著名诗人,“七月派”诗群的一员,以自己富于革命激情的反抗侵略、呼唤民主的呐喊,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有《海上的蝴蝶》《蚯蚓和羽毛》《沉默的悬崖》《牛汉抒情诗选》等多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