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两课时,约5300字。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
2、 体会文章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3、 感受抗日军民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
2、 体会文章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方法一:《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描写抗日战争生活的影片引入。
方法二: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方法三:请大家翻开课本前的彩色插图《白洋淀》,白洋淀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迤逦。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战争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孙犁的《芦花荡》去感受一下吧。
二、作者简介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犁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
  孙犁不但熟悉白洋淀,而且更熟悉那些在苇塘中坚持抗战的白洋淀英雄人民。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孙犁文集》共5集。《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的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学习课文
(一)生字词语注音及含义
1、给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  竹篙g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一梭机枪suō  蹿cuān  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飒sà  转弯抹角mò 
2、注意下列词语的含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