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70+370+910字。

  《柳永、苏轼词》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明确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技巧。
  【教学过程】
  一.有关词的常识。(《优化探究P27》)
  1.词,是诗歌的一种。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2.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
  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 
  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
  3.词的分类。
  按结构分为:                           按字数分为:
  单调→一片                             小令→58字以内
  双调→两片(阕)                       中调→59-90字
  三叠→三片                             长调→90字以上
  四叠→四片
  二.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技巧。
  1.《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
  ①鉴赏诗词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诗词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鉴赏诗歌的形象(内容)。①人物形象②景物形象③事物形象
  3.鉴赏诗歌的语言。
  ①从情感、意境上品味语言,挖掘词语的深层含义。
  ②分析诗歌运用的修辞格及其作用。
  ③分析诗歌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感受其明快、朦胧、沉郁、飘逸等艺术特征。
  ④常见题型:赏析炼字;赏析语言特色;赏析“诗眼”
  4.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
  直抒胸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风,无处话凄凉。”
  借景抒情:“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高二语文第七周过关试卷(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
  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1分×11=11分)
  重湖 chóng    千骑 jì     罗绮 qǐ     叠巘 yǎn    天堑 qiàn      凝噎yē
  羌管 qiāng    樯橹 qiáng  纶巾 guān   一蓑 suō    酹 lèi
  二.解释下列词语。(2分×14=28分)
  东南形胜 地理形势优越                    叠巘清嘉:①叠巘:重叠的山峰②清嘉:秀丽
  图将好景:①图:画②将:助词,无实义      都门帐饮:设帐置酒送别
  此去经年:年复一年                      羽扇纶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还酹江月:将酒洒在地上,以示凭吊
  吟啸:吟咏长啸,表示态度闲适自在          芒鞋:草鞋
  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早生华发:花白
  一尊还酹江月:同“樽”,酒杯。
  ……
  《柳永词两首》当堂训练题
  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重湖            千骑           罗绮           叠巘                   
  羌管            凝噎           天堑            参差
  二.解释下列词语。
  东南形胜                                 叠巘清嘉
  图将好景                                 都门帐饮
  此去经年                                 千种风情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图将好景                                钓叟莲娃
  多情自古伤离别
  四.默写。
  1.烟柳画桥,__________________,参差十万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怒涛卷霜雪
  2.重湖叠巚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竟无语凝噎。
  4.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词两首》当堂训练题
  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樯橹             纶巾             一蓑             酹          料峭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羽扇纶巾                                 早生华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