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40字。

  《遥远的自然》导学案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
  操纵(zònɡ) 侍候(shì) 草坪(pínɡ) 
  梦寐以求(mèi)
  泯灭(mǐn)  迄今(qì)  悄然(qiǎo) 
  万籁俱寂(lài)
  二、词语释义
  ①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②闲适:清闲安逸;优游自在。
  ③大汗淋漓:形容因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导致浑身出了很多汗。
  ④千篇一律:本指诗文公式化,后亦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
  ⑤万古长存:(指某种好的精神或品德)永远存在。
  ⑥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
  ⑦昙花一现:指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
  ⑧梦寐以求: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⑨转瞬即逝: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⑩离乡背井: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11微不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迄今为止:____________________
  ○13遥不可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12目前为止,到现在。
  13指很远很远。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
  三、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韩少功(1953— ),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人。当代_____。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执笔含有大量史料的传记《任弼时》(与甘征文合作)。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引起各方争论。他是1985年倡导___________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逢的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四、经典语段
  他们的精神突围,总是有地平线之外某些自然之境在遥遥接应。赤壁之于苏东坡,草原之于契诃夫,向日葵之于凡•高,黄河之于冼星海,无疑都有精神接纳的意义。正是在这里,宗教和艺术显示了与一般实用学问的差别,显示了自己的重要特征。它们追问着文明的终极价值,它们对精神的关切,使它们更愿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