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6道题,约6000个字。
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俨然(yǎn) 垂髫(tiáo) 清涟(lián) 矜寡(guān)
B.濯洗(zhuó) 幽咽(yàn) 陋室(lòu) 壬戌(xū)
C.鸿儒(rú) 怡然(yí) 糁之(cǎn) 篆章(zhuàn)
D.阡陌(qiān) 决眦(cì) 轩敞(xuān) 邑人(yì)
2.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何陋之有B.无丝竹之乱耳
C.忘路之远近D.渔人甚异之
3.下面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C )(2分)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根据提示默写。(5分)
(1)《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差吏与老妪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老人小孩生活快乐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2014,呼和浩特)杜甫《望岳》诗,全诗无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其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诗人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细望两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又表达了诗人激荡的心境和开阔的眼界。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铭,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不用韵。《陋室铭》表述了作者的抱负和情操,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B.《核舟记》一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来说明,条理清楚。
C.《大道之行也》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D.《石壕吏》是一首古体诗,内容是叙事性的,但又带有抒情色彩。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既歌颂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又对她一家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
6.巧对下联。(2分)
有一年冬天,苏轼和佛印和尚踏雪赏梅,佛印见景生情,脱口而出:“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下面几个字是苏轼的下联。试根据对联的有关常识,重新排列这几个字,使它和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下联: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7.(2014,莆田)为了传承明礼、孝亲等中华美德,学校决定开展以“弘扬家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10分)
【活动一】共话家风
(1)班级举行“家风大家谈”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收集了四则材料,请根据这些材料探究建设优良家风的意义。(3分)
材料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
材料二: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
材料三:中国人历来重视门楣家风的教育和传承,讲求耕读为本,诗礼传家,传统文化思想紧紧地凝固和塑造了中国民众的国有家风,形成了明礼、孝亲、忠厚、诚信、勤俭等“中国式”家风。……传统家风对人的塑造和培养,促进了人们的价值共识和道德的形成,深刻地影响和培育着一个文明大国应有的“国风”。
材料四:“家训”不仅是每个家族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家教”不仅关乎每个家族的子弟,也关乎社会整体。良好的“家风”非常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要点:①有利于人的塑造和培养;②有利于家庭的兴旺;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或:有利于培养文明大国的国风,有利于人们价值共识和道德的形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