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00字。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复习之元明清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的角度就是问形象、品语言、考技法等方面,笔者根据命题的内容不同,对解答方法作了些总结。
  一、问形象:寻“象”所志
  诗以言志,而“志”则可以从诗人的生活中去了解。因此诗歌形象的鉴赏就离不开“源”--诗人的生活,这是我们赏诗的必备条件。
  寻“象”所志。这个“象”是诗歌的意象,“志”是标志,即特征。我们抓住意象的特征,顺藤摸瓜,将用于物的词同义转换为用于人,就能准确把握诗歌形象了。
  规范答题。对于“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诗中形象有什么特点”“分析诗中的形象”这类提问,在答题时,应遵守“形象描述+形象意义或感情”的格式。
  示例:落花 元•郝经
  彩云红雨暗长门,翡翠枝余萼绿痕。桃李东风蝴蝶梦,关山明月杜鹃魂。
  玉阑烟冷空千树,金谷香销漫一尊。狼籍满庭君莫扫,且留春色到黄昏。
  (1)诗人生活:元朝郝经,奉使入宋,被拘16年而不屈其志,元人将他比为杖节牧羊的苏武。此诗写于被拘期间。
  (2)寻“象”所志:本诗的意象为“落花”,花之特点为“红雨”“余萼”“”
  形象 特征 与人的相似点
  落花 红雨、余萼--衰败 物:衰败--人:凄凉
  物:子规--谐音“子归”
  杜鹃 桃李、杜鹃魂--叫声“子规”
  (3)规范答题:本诗塑造了一个暮春中,面对落花,(形象描绘)眷念故国凄凉思归(思想感情)的诗人形象。
  二、品语言,抓四角度
  赏析字词的妙处,主要分为“一看、二找、三套”三个步骤。
  一看:看清诗题,看懂诗意,体会感情,即散文中的整体感知。
  要看题目。如不看题目,很可能会造成对题目的误解。如有首诗叫《近试呈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如不看题目,会将他看作闺阁诗。实际上这是一首学生问老师自己的作品怎么样的诗。
  二找:找好词、好句。一般是比喻、描摹、活用的动词等等。
  三套:套术语、套格式。也就是从“准确传神、言简意丰、富有弹性、音韵和谐”四大角度来表述。
  “准确”可用“准确表现了……的情境”格式来表达;
  “传神”可用“化静为动,富有动感;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色彩更鲜明,更有诗情画意;更增加了气势,意境更开阔;拟人化,更富有人情美”等术语来概括;
  言简意丰,则可套用格式“既写出了……又写出了……”表示多重含义;
  富有弹性,则使用格式“使人联想到……”“给人想象的空间……”等。
  音韵和谐,则重在从押韵、重叠词的角度理解。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诗僧齐己《早梅》,郑谷将“数”改为“一”)
  看:诗题---《早梅》   诗意:雪中早梅开几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