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50字。
教学设计
优美的汉字
教材概述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汉字有着无法比拟的神奇力量。文章梳理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涉及大量汉字的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有关资料。如条件允许,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甲骨文、金文、篆文等。教学中要注意课堂上的研讨与交流,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在学习汉字形体演变、六书时,要求学生在梳理、体悟具体可感的、有代表性的汉字过程中去掌握。学习本文的重点是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难点是引导学生尝试以做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2.以做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侧重于对汉字文化内蕴的了解。
3.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放歌曲《中国娃》: “最爱说的话呀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介绍导入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文字,每一个民族的文字都有自己的特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其精妙。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一、探讨汉字的起源。(检查学生的预习准备情况,共同交流所搜集到的“甲骨文”的知识)
明确:汉字是我们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因生活和交流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
甲骨文通行于商代,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于189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被发现,那地方是当时商王都的遗址——殷墟。那些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当时商王朝占卜的记录,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为甲骨卜辞。商代人有时也在占卜用的甲骨或一般兽骨上刻记一些与占卜无关的文字,严格讲起来,甲骨文字大约有4 500个,其中1/3以上现在可以认读。从字数和结构方式上看,甲骨文已是一种相当完备的文字。这种字由于书写工具是刀笔骨板,所以笔法上是方笔居多,圆笔较少,线条较为纤细。同时,这种字字形不够统一,繁简悬殊,异体字很多,字体的形体结构尚未定型。例如一个“车”字,就可以找出许多种写法。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当时文字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写字的人只要把所象之物的特征表示出来,就可以使人们认识,而不必像后世那样拘泥于点画之间。这些都反映了甲骨文作为古老汉字的特点。
二、了解汉字的形体。
明确: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从一产生就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这其中有数量的增减和笔画简繁的变化,最主要的还是汉字形体的变化。从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