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62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8月号第8辑
  整理:fcs2002
  1. 关心环卫工,少用“美颜神器”吧!
  2. 任何语境里的“强捐”都是霸权行为
  3. 药价不高于周边国家政策善意须“打组合拳”
  4. 且看“碰瓷”执法中的多重焦虑
  5. “暂停娱乐节目”彰显纪念抗战主旋律
  6. 生态追责要聚焦“关键少数”
  7. 公路长期收费:应老路老办法新路新办法
  8. 情怀女教师的归去来,被想象的隐喻故事
  9. 官员互殴,不只是权力傲慢
  10. 中国导游靠小费“打赏”过日子?
  11. 为“小微企”减负还可以做得更好
  12. 传统节日庸俗化值得警惕
  13. “稻米”奔赴“十年之约”有失理智
  14. 薪资水平就要“不以海龟论英雄”
  15. “凉民证”是对抗战历史的恶意消费
  16. 导游小费合法应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17. 盲道不“帮盲”盲区在哪里?
  1. 关心环卫工,少用“美颜神器”吧!
  邓海建
  日前,潍坊昌邑市环卫工人向媒体反映,昌邑市环卫局举行的2015“夏送清凉”活动,现场为60位环卫工人发放绿豆、茶叶、毛巾等避暑物品,待拍完照片后又将物品收回。昌邑市环卫局回应,捐赠物品现场不够分配,只能统一收回,加工以后再统一分配。(8月19日新华网)
  大热天地把环卫工叫过来,摆出一堆心灵鸡汤般的避暑物品,以为是名副其实的“夏送清凉”,不想却只是免费当了回群众演员。照片拍完了,空手回家了。环卫部门解释的理由是两个:一则,清凉物质只有4袋绿豆、20斤茶叶、200条毛巾,而全市有300多位环卫工人,不“加工”一下,总不能人均几颗绿豆分下去。二则,“其他社会捐赠物品也都是统一收起之后再统一分配,并不会直接发到环卫工人手中”。可见,摆拍完了再收回来,是个传统的程序例牌,实在不值得莫名惊诧。
  不过,既然是关心环卫工,何必要弄出摆拍的程序?各家有各家的情况,各地有各地的特点,消暑物质少一点,可以发给最辛苦的人。没必要装得皆大欢喜,更不该在慰问环节秀演技。倒是有个细节挺耐人寻味:环卫局说“统一收起之后再统一分配”是惯例,但大多环卫工却表示,平时并没有收到过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物品,平时也没有单位向他们发放过慰问品。那么,惯例中的物质,躲到哪个口袋去了呢?
  盛夏高温,环卫艰苦。在不少城市,环卫工多是年龄偏大、身体素质未必过硬的底层劳动者。《一线环卫工人生存状况调查》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环卫工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为主(50岁以上占比74.0%),40岁以下仅占被调查者的2.1%。当我们在为高温津贴奔波、为两天半小短假计算的时候,他们可能连一杯绿豆汤的关怀都缺位着。更有无良企业,在这个关口,“技巧性”地大秀社会责任:比如此前,四川什邡的环卫工陆续从环卫所领到消暑福利矿泉水,但有环卫工发现,这些瓶装矿泉水已过期两个月。赞助过期矿泉水,醉翁之意当然不在水。最令人愤懑的,是西安莲湖区西关街道办23名年龄超过65岁的环卫工,忽然接到不用再来上班的通知。事因前段时间一名67岁清洁工在高温下作业后突发疾病送医——只管出大招来规避风险,哪还管环卫工的水深火热。凡此种种,是“中国式环卫工”最真实的生存镜像。
  城市美容师也好,最可爱的人也罢,这些轻巧而溢美的称呼,并不能兑现权益或福利的硬通货。他们大多没有编制身份,也不算企业职工,在“劳动光荣”的抽象关怀中,这个群体中,几乎人人都曾被伤害或歧视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卫工人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70%的环卫工人表示,“受歧视,不被尊重”是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也正因如此,连娘家人的环卫部门,亦可以对他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今年春节,“年轻人,少放点鞭炮!让我老伴早回家过年!”的图文热遍朋友圈。感动之余,也曾呼吁过环卫工权益保护。不过,三分钟热度后,环卫工权益依然要靠“美颜神器”来作秀。什么时候,高温下坚守的环卫工,才会摆脱口惠实不至的虚名,而得到实实在在的关心呢?(邓海建)返回光明网首页
  2. 任何语境里的“强捐”都是霸权行为
  王传涛
  18日下午,有网友晒出一份关于为“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募捐的通知图片。通知称,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组织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及时开展有效筹集救灾救助资金,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募捐工作。”这份通知落款单位为“南开区教育局”。网友晒出的这个通知迅速引起广泛讨论。(《法制晚报》8月19日)
  每一场灾难之后,都有许多关于捐不捐款的争论。比如,近几日有众多的网友就认为这时的首富马云应该捐款,而且有网友认为马云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