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20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
过程与方法:2. 欣赏课文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学习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写作方法。
3. 揣摩文章语言,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引导学生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 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情感。
2. 揣摩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2.透过人物外在的表象把握人物内在的个性特征。
[教学学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命运交响曲》,把握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不屈与抗争。)
同学们,当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这熟悉的旋律一定会让你想到一个伟大的名字——贝多芬!
板书:音乐巨人贝多芬
虽然贝多芬的一生坎坷而多难,但是他所创作的作品却辉煌而不朽!今天的这篇文章就将带领我们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走进他的生活,倾听他的心声,感受他的精神世界!
二、人物简介
1、由学生组成小组将收集到的贝多芬的资料,以“我眼中的贝多芬”为题进行班级汇报;
2、老师点评,并展示有关贝多芬资料幻灯片;
贝多芬(1770—1827),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98年其听觉渐衰,1820年后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有“乐圣”的称号。主要的交响曲作品有九部,其中以第三部《英雄》、第五部《命运》、第六部《田园》、第九部《合唱》最为著名。
3、介绍本文作者何为。
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社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创作,著又《第二次考试》《织棉集》《临窗集》等散文。何为的散文,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深入地开掘,同时,又注重人物和故事的生动性,有较精巧的构思和深远的意境,语言简洁优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