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780字。

  天津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试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4.交卷时,可根据需要在加注“ ”标志的夹缝处进行裁剪。
  5.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勒诈(lè)   跬步(guǐ)   窥伺(shì)   拈轻怕重(niān)
  B.累赘(léi) 昏聩(kuì) 羁縻(mí) 蔓草难除(màn)
  C.昵称(nì) 消弭(nǐ) 倾圮(pǐ) 同作同憩(qì)
  D.塞责(sè) 酩酊(dǐng) 起讫(qì) 倾箱倒箧(ji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觊觎  迹象  食物链  恭逢其盛
  B.戒除 宫阕 供给制 高官厚禄
  C.琐屑 饕餮 鉴定人 前仰后合
  D.庭审 亟待 稀巴烂 犄角之势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所谓“    教育”就是嘴巴上教育孩子的时候,头头是道,但是心里却不是那么想的,    ,到了具体行动的时候,更是大相径庭。
  (2)《广州大典》由广东省文化厅、广州市委宣传部牵头策划并组织    ,是一套系统    整理和抢救保护广州文献典籍、传播广州历史文化的大型地方文献丛书,大约成书569册。
  A.口是心非  进而  编纂  搜集
  B.言不由衷 反而 编辑 搜集
  C.口是心非 反而 编辑 收集
  D.言不由衷 进而 编纂 收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两项大奖是常设的经中央批准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和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
  B.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论证了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
  C.从先秦到清代,无数诗篇中留下了“马”矫健的身姿;而在文学之外,马的形象也跃然“纸下”,化成马形器物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D.从韩国引进的《爸爸去哪儿》在我国观众中产生共鸣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与韩国有着相似的文化土壤以及共同面临的家庭责任分工困境。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名师李山教授潜心研究二十年的心血之作《风诗的情韵》以《诗经》中160篇国风作品为底本,广泛涉及婚姻、家庭、恋爱……等题材,内容丰富多彩,似多棱镜。
  B. 换句话说,中国下一步推进的城市化,很可能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而更多的是应该避免出现“空城”“鬼城”等问题。
  C.事先不拼命,事后狼狈收拾残局。“多难兴邦”这么一个充满哲理、充满能量的好词语,在“威马逊”过后成为一场精神自慰,这是要用多少悲伤与眼泪来垫底的代价?
  D.他的种种神话,或有其自身原因,但难道仅仅是他自身的原因吗;里面有没有社会原因;作为看客,我们有没有保持平和的心态,有没有客观地评价他呢?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华兹华斯的诗学观
  刘立辉
  华兹华斯重视自我的发展,从诗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把诗歌作为自我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华兹华斯认为诗人拥有超越于常人的感觉,人能够在没有强烈刺激的情况下兴奋起来,知道这种能力的存在,他就比别人更优秀,体会到“心灵的美丽和尊严”。这种能力是人自身的认知能力,也是认识到人自身价值或尊严的必要能力。虽然这种能力非常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