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粤教版)第一单元+唐诗之旅上+课件+检测(14份)_
1. 王维诗四首.doc
1.王维诗四首.ppt
2.李白诗四首.doc
2.李白诗四首.ppt
3杜甫诗五首.doc
3杜甫诗五首.ppt
4. 即景抒情诗四首.doc
4. 即景抒情诗四首.ppt
5. 山水田园诗四首.doc
5. 山水田园诗四首.ppt
6. 边塞战争诗四首.doc
6. 边塞战争诗四首.ppt
单元过关检测卷(一).doc
诗歌鉴赏宝库.doc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1王维诗四首
“知屋漏者在雨下”?
2013年《每周文摘》第1期第八版刊有《2012年那些新闻景点》一文,文中说:“知屋漏者在雨下,知政失者在网络。”句中的“知屋漏者在雨下”是“知屋漏者在宇下”之误。
东汉王充的《论衡》中有句名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意思是:是否漏雨,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老百姓(在草野)的评价最准确。现在是网络世界,网民的声音最能体现民情民意,所以把“知政失者在草野”改为“知政失者在网络”,是符合现实的。“宇下”即屋宇下,“雨下”即大雨下,把“宇下”误为“雨下”,意思不通了。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高良槐
诗词的平仄
诗、词都要讲平仄,现在我们先讲诗律的平仄。我们要讲的诗律,指的是近体诗的格律,不涉及诗经、乐府中的那种古体诗。近体诗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字数有严格的要求。近体诗,从体例划分,有三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基础是绝句,明白了绝句,其他的就好懂了。
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
……
3杜甫诗五首
“粮囤”不能读成“粮tún”
2013年6月2日,央视13套的《东方时空》节目,在报道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火灾时,涉及着火或过火粮囤,主持人张羽都说成“粮tún”。这就读错了,正确的读音应是“粮dùn”。
“囤”是多音字。用来指竹篾、荆条、稻草编成的或用席箔等围成的盛粮食的器具时读dùn,如“粮食囤”等。而用来表示储存(如囤积、囤粮)时,则读tún。二者不能互相替代。林甸县粮库被火烧的是用稻草、麻袋等物围成的盛粮食的“囤”,只能读dùn,而不读tún。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阎德喜
走近作者
简
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义市(今河南巩义市)。杜甫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年轻时漫游吴、越、齐、鲁,过着“裘马轻狂”的浪漫生活。35岁赴长安应试不第,多次拜谒也不得重用。困居长安十年,仕途的失意沉沦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的创作也因此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
……
5山水田园诗四首
“绵里藏针”还是“海底捞针”?
毕淑敏文集《心灵处方》(作家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中有一篇叫《钻影》的小说,其中写了这么一段话:
鉴赏家是在成堆的真品中,慧眼剔识闯入者。编辑是在成百上千以至上万的草稿当中,挑选出尚堪打造的毛坯。这种沙里淘金绵里藏针的性质,日复一日,编辑越来越具有同情与兼容的好脾气……
作者写这段话旨在赞扬编辑们的辛苦工作和牺牲精神,但是“绵里藏针”一词实在是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绵里藏针”的意思是丝绵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无论“绵里藏针”是作为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来用,写的都是人的性格。与从众多稿件中挑选出可堪加工的稿件不搭界。
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把小说中的“绵里藏针”改为“海里捞针”或“大海捞针”就妥当了。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陈两森
……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单元过关检测卷(一)
(测试时间:120分钟 评价分值:120分)
(本部分在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炊黍(shǔ) 虚幌(huǎnɡ) 纤尘(xiān) 辛夷坞(wū)
B.碣石(jié) 罟师(ɡǔ) 霹雳(bī) 鸾回车(luán)
C.朝槿(jǐn) 膏腴(yú) 羌笛(qiānɡ) 殷岩泉(yǐn)
D.扁舟(biǎn) 万壑(hè) 商贾(ɡǔ) 怳惊起(huǎnɡ)
解析:A项,“坞”读“wù”;B项,“霹”读“pī”;D项,“扁”读“piā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在当今的小说作品泥沙俱下的大环境中,一些网络小说错字连篇,内容恶俗,让很多读者斥之为不刊之论。相比之下,当代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不孚众望,凭借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成为了长篇小说中的经典。近期,由《白鹿原》改编的同名电影入围台湾金马奖4项题名,这也是该影片参加柏林电影节后角逐的国内重要电影奖项。
A.泥沙俱下 B.不刊之论 C.不孚众望 D.题名
解析:A项,泥沙俱下: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
……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一、从诗歌的形式上分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元曲的简称。元曲包括散曲和元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中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和带过曲。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为同一宫调。
二、从诗歌的题材上分
1.即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描写的景物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