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15-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粤教版)第四单元+聆听元散曲+课件+检测(12份)_
  20.关汉卿散曲二首.doc
  20.关汉卿散曲二首.ppt
  21.马致远散曲二首.doc
  21.马致远散曲二首.ppt
  22.张可久散曲二首.doc
  22.张可久散曲二首.ppt
  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doc
  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ppt
  24.讥时咏史散曲二首.doc
  24.讥时咏史散曲二首.ppt
  单元过关检测卷(四).doc
  诗歌鉴赏宝库.doc

  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
  20关汉卿散曲二首
  用错的“佞言”
  2013年第5期《小说选刊》所刊中篇小说《暗杀刘青山张子善》中有句话:“那帮唱曲儿的不敢再有一句佞言,只有赶紧紧锣密鼓地再唱。”其中“佞言”用错了地方。
  佞,即用花言巧语谄媚人,如佞人、佞臣。佞言,就是佞人用来谄媚的花言巧语。小说中写道: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在吃饭时常常要有人在身边唱曲儿。有一次,唱曲儿的艺人因嗓子问题想休息几天,结果把刘青山给得罪了。艺人看场面不对劲,只好继续唱了下去。从小说中看,唱曲儿的人并没有说什么“佞言”,最多心有“怨言”罢了。“佞言”实在是用错了地方。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杨西仑
  走近作者
  简
  介   关汉卿(约1225—约1300),号已斋叟(一作己斋,又作一斋),大都(今北京)人,一说祁州(今河北安国)人,我国古代杰出戏曲家和元代著名散曲家。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作
  品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范式的开创者,有《关汉卿全集》。
  相关知识
  元曲的组成
  所谓元曲,实际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散曲,一是杂剧。散曲可以说是元代的新体诗,杂剧是元代的歌剧;散曲可以独立,同时又是构成元代歌剧的主要部分;双方关系非常密切,但它们却各有诗的与戏剧的独立生命。
  识记字音
  咫尺(zhǐ) 霎时(shà) 痛煞(shà) 蹁跹(xiān)
  绮窗(qǐ)  雕栊(lónɡ)  苔痕(hén)  砌(qì)
  奇擎(qínɡ)
  ……
  22张可久散曲二首
  “手足无策”?
  2012年11月16日,《文汇读书周报》刊有《1952年的夏天》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只记得母亲面对摊放一地的父亲最钟爱的书籍手足无策……”其中“手足无策”显然是“束手无策”或“手足无措”之误。
  “束手”,即捆住了手;“无策”,即没有办法。“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母亲面对摊放一地的书籍,不知如何安置,表现出的状态正是“束手无策”。如果要保留“手足”的话,也可用“手足无措”。措,即放置。“手足无措”,即手和脚不知放在哪里好,形容举动慌乱或没办法应付。说母亲面对摊放一地的书籍,没办法应付,也可说通。
  上述文章中的“手足无策”可能是“束手无策”与“手足无措”杂糅而成。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阎德喜
  走近作者
  简
  介   张可久(约1280—1348后)元代散曲作家。名久可,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录鬼簿》把他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他的生平不可详考,只知他颇长寿,至正年间尚在世。《录鬼簿》说他:“路吏转首领官”,首领官为民务官,相当于税课大使(又有说是掌文牍的小吏)。他还曾为“桐庐典使”,70多岁时曾为“昆山幕僚”,约80岁左右尚为“监税松源”。他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奔波,不太得志。
  ……
  24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莲花岂能“漫山遍野”
  《人民日报》2013年7月31日,《大地》副刊刊载一篇名为《宁都的莲花世界》的文章,其中有一句:“漫山遍野的莲花灿烂了初夏的日子……”看这一句,总觉得一头雾水。莲花怎么会漫山遍野呢?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众所周知,莲花乃荷花,属睡莲目,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它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在水乡到处可见,一般在农历五月开始开花。莲花多生长在河湖港汊,山野一般是没有莲花的。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张宽胜
  走近作者
  简
  介   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一生未仕。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代。
  作
  品   周德清著有《中原音韵》影响颇大。散曲今存小令31,套数3,内容主要为抒写怀抱,兼及闺情,稍涉游戏。
  相关知识
  元曲的特点(二)
  1.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2.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3.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识记字音
  ……
  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
  单元过关检测卷(四)
  (测试时间:120分钟 评价分值:12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边圻(qí)      晴岚(lán)      罟师(hù)      鄜州(fū)
  B.饯行(jiàn)  天霁(jì)  琉璃(liú)  阑干(lán)
  C.绮窗(qǐ)  蹁跹(qiān)  奇擎(qínɡ)  饮涧(jiàn)
  D.翡翠(fěi)  畋猎(tiǎn)  霎时(shà)  春苑(wǎn)
  解析:A项,“罟”读“ɡǔ”;C项,“跹”读“xiān”;D项,“畋”读“tián”,“苑”读“yuà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一个年财政收入不足3亿元的贫困县,偏要打肿脸充胖子,筹措亿元巨资建造一个超级豪华的文化宫。尽管公众议论纷纷,不赞一词,但当地的某些官员却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仅以“有问题上级会查”来回应,这是对公众监督权的极大轻视。
  A.打肿脸充胖子   B.筹措   C.不赞一词   D.不以为意
  解析:A项,打肿脸充胖子:要面子,硬撑着做力不能及的事;B项,筹措:设法弄到(款子、粮食等);D项,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C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互联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
  ……
  阐发哲理诗的鉴赏
  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内容多种多样,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
  1.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诸如: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2.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诸如: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
  3.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诸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等。
  4.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诸如: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