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
高一语文必修三(鲁人版)第二单元《第3课+屈原列传》第二课时导学案(学生版).doc
第二单元《第3课 屈原列传》第三课时导学案(教师版).doc
第二单元《第3课 屈原列传》第三课时导学案(学生版).doc
第二单元《第3课 屈原列传》第一课时导学案(教师版).doc
第二单元《第3课 屈原列传》第一课时导学案(学生版).doc
第二单元《第3课+屈原列传》第二课时导学案(教师版).doc
《屈原列传》(第一课时)
【课题】必修三第二单元 《屈原列传》 【课型】新授课 【学案序号】6
【课时】第一课时 【使用日期】
【学法指导】
《屈原列传》虽属史传文章,但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爱憎和褒贬的感情。我们学习这篇列传,要把精力用在议论部分,即把评介《离骚》、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与渔夫对话等三处作为研读重点,看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三处议论来揭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学习重点】
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第三段)。
【学习难点】
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
自主学习
1.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见《伴你学》第24页。
2.诵读全文,并正音,完成《伴你学》第25页“基础积累”1题
3.疏通课文完成《伴你学》第25-26页“基础积累”2-5题
合作探究
一、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划分层次,概括每层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所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介绍并高度评价《离骚》。
第二部分(4~10自然段) 屈原被罢黜到被放逐的历程;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 屈原投江自尽;屈原死后影响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讨论一: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王甚任之” :“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
……
《屈原列传》(第一课时)
【课题】必修三第二单元 《屈原列传》 【课型】新授课 【学案序号】6
【课时】第一课时 【使用日期】
【学法指导】
《屈原列传》虽属史传文章,但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爱憎和褒贬的感情。我们学习这篇列传,要把精力用在议论部分,即把评介《离骚》、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与渔夫对话等三处作为研读重点,看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三处议论来揭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学习重点】
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第三段)。
【学习难点】
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
自主学习
1.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见《伴你学》第24页。
2.诵读全文,并正音,完成《伴你学》第25页“基础积累”1题
3.疏通课文完成《伴你学》第25-26页“基础积累”2-5题
合作探究
一、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划分层次,概括每层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讨论一: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 而见 。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讨论二: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