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700字。含教师版和学生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教师版)
——把握语境,识破陷阱
Xuzhouyizhong dingyun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正确使用成语
★★★自主学习
1.(2010•江苏)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
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
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把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
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
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答案 D 解析 A项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情)。此句中贬词褒用。B项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此句是说在灾害发生之时各级政府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降低损失。属自相矛盾。C项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句中用于捡拾垃圾,属对象误用。D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比喻议论、见解深刻。句中说院士的话深刻,符合句意。
试题评点 该题仍保持命题上的稳定性。A项属褒贬误用,B项属不合语境的自相矛盾,C项属对象误用。注意D项中的“入木三分”也是一个双解成语,可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比喻议论、见解深刻。
2.(2013•江苏)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
答案 B 解析 (1)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根据句子中“欣赏……却忽略……”可以看出,是有关取舍问题,故选用“买椟还珠”。(2)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语境是多条道路归一,故选“殊途同归”。(3)如临深渊:形容谨慎戒惧,侧重于面临危险,感到恐惧。如履薄冰:形容谨慎戒惧,侧重于谨慎小心。试题评点 该题继续沿用2012年的命题形式,在所给语境中选填成语,不过,今年所给语境不是一个,而是三个。似乎显得更为容易,尤其是前两句,但第(3)句却有故意设难之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均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意义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两个都可。但不明就里的考生在二者区别上耗费了不少时间。不过,利用排除法是能很快作出选择的。因此,该题不仅考查成语知识,还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如考生解题不懂得“先易后难,逐个排除”的思维过程,而死抠第(3)句两个成语的区别,定会吃大亏的。
3.((2015•新课标1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 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