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80字。
论语《十二章》
知识积累
重点实词
1.时:按时。
2.愠(yùn):生气,发怒。
3.吾:我。
4.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5.信:真诚,诚实。
6.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7.立:站得住的意思,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8.惑:迷惑。
9.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0.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11.逾:越过,超过。
12.矩:规矩,规范。
13.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dài):有害。
15.堪:忍受。
16.好:喜欢,爱好。
17.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18.逝:流逝。
19.舍:舍弃。
20.夺:改变。
21.笃(dǔ):忠实,坚守。
22.切:恳切。
23.仁:仁德。
重点虚词
1.乎:文言中用作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不亦乐乎)
2.亦:也;“不亦……乎”表反问,译为“不也……吗”。(不亦乐乎)
3.矣:语气助词,了。(可以为师矣)
4.三:虚指表示多,如三令五申、三省吾身、三番五次。(三人行)
通假字
1.说:通“悦”,愉快。(不亦说乎)
2.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吾十有五)
古今异义
1.可以
古义:可,可以;以,凭借。(可以为师矣)
今义:表示允许或可能。
2.疏
古义:粗劣。(饭疏食饮水)
今义:疏通,疏散。
3.水
古义:冷水。(饭疏食饮水)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一词多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