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小题,约6240字。
2015学年度(上) 高二级政治(文科)第一次段考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为两部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问答题写在答卷上。时间为90分钟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4分)
1.佛山某创意城打出“2015年创意春节”口号-----“圣诞、元旦、春节合起来更精彩”,希望以此丰富佛山人民的文化生活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该创意反映了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中华传统文化要不断走向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早年下南洋的广东人聚居一地,生活习俗和乡音至今没有多大改变,粤语讲得相当地道。这种现象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民族性 B.绝对稳定性 C.一定继承性 D.鲜活时代性
3.阿拉伯人的服饰特点是:穿长袍,戴头巾,以白色为主。中国藏族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我们可以凭借包括衣服,鞋帽,头饰,佩戴等文化体系,大体可知是哪个民族。这表明
A.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精神纽带 B.文化趋同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C.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D.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丹麦未来学家伦森断言,在未来25年里,人们从商品中购买的主要是故事、传奇、感情及生活方式,贫穷将被重新定义为“无力满足物质需要以外的需要”。据此回答4-6题。
4.他的断言说明
A.人们对文化的需要将代替物质的需要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将越来越显得重要
D.发展文化事业比发展经济更为重要
5.在未来25年里,人们从商品中购买的主要是故事、传奇、感情及生活方式。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②人们对精神的需求高于物质需求 ③人们追求的是物质产品中的文化品位 ④人们既要购买精神产品,也要购买物质产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上述材料关于贫穷的重新定义中,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
B.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算摆脱贫困
C.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D.人们在精神或文化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7.一部《泰坦尼克号》影片不知唤起多少人对生命和人类的热爱,使人们懂得应该好好珍惜一切,包括工作、生活和友情等。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B.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C.一个人在物质上可以贫困,但在精神上不能贫困
D.文化的力量主要表现在优秀的文化作品之中
8.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本质特征,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不能互相代替的。这里着重强调文化的
A.时代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阶级性
9.愚公移山、卧薪尝胆、凿壁偷光的故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格言警句,是同学们从小就熟悉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