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690字。

  8. 关于《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位列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首,成书于20世纪初。小说刚一面世,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时人评价日:“中国官场,魑魅魍魉靡所不有……然数千年以来,从未有人为之发其奸而摘其覆者。有之,则自南亭此书始。”时隔百年后的21世纪初,官场文学再一次风起云涌,一大批描写官场的小说层出叠现,蔚成气,仿佛要与《官场现形记》隔着一个世纪遥相呼应。这不免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官场伎俩,本大同小异。”
  ■关于李宝嘉
  李宝嘉(1867—1906),晚清小说家。又名宝凯,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祖籍江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咸丰年间,迁居山东。李宝嘉三岁丧父,随母亲与堂伯父李翼清一家合住。李翼清在山东历任知县、同知、知府等职。宝嘉受堂伯父抚教养育,擅长八股诗赋,能书画篆刻,多才多艺。光绪十八年(1892)李翼清辞官归籍,宝嘉一家也跟从由山东返回常州。乡居期间,曾从传教士学习英文;并考中秀才。光绪二十二年(1896)到上海,先编撰《指南报》,次年五月创办《游戏报》,并设“文社”。光绪二十七年(1901),他将《游戏报》转让,另办《世界繁华报》。这些报纸是中国小报的鼻祖,它“假游戏之说,以隐寓劝惩”(《论〈游戏报〉之本意》),虽然谈风月,说勾栏,载社会新闻,但也嘲骂腐朽的官僚买办,暴露社会种种黑暗,为创作谴责小说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光绪二十九年(1903),应商务印书馆之聘,主编《绣像小说》半月刊。上海的10年间,因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等重大事件,他不满意清王朝的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以痛哭之笔,写嬉笑怒骂之文,一面办报,一面从事小说创作。作者在小说《活地狱》的“楔子”里有诗说:“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日放光明;书生一掬伤时泪,誓洒大千救众生。”他创作小说的目的在于揭露时弊,洗刷污浊,改进政治,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与他的社会改良主张一致的。他希望学习西方的文明与进步,“兴利的地方兴利,除弊的地方除弊,上补朝廷之失,下救社会之偏”,“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不赞成激进的改革,连变法维新也感到过激,至于民主革命更被斥为“破坏天理国法人情”(《文明小史》),这种想法,不仅是一种幻想,而且给他的创作带来局限。李宝嘉的作品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以及《庚子国变弹词》等。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作者李修生)
  ■关于“小说界革命”
  近代末期,民族危机愈加深重,民众普遍对腐朽没落的满清政府感到无望,纷纷探索国家的出路,在政治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改良运动,文学上也相应地出现了一系列的改良运动,“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小说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小道”,读书人多不屑为之。受西方文学观念与文学作品的启示,再加上印刷术的进步、稿酬制度的出现、文化商品市场形成的刺激,国人对于小说的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光绪二十八年(1902)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了“小说界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响亮地提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并疾呼: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