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0060字,部分答案扫描。

  本试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3道选做题任选2道)。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以饮食为例,随处可见饮食烹调与伦理政治相通的倾向,日用器物一旦注以伦理政治的观念,立即神圣不可侵犯。鼎,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国家        ,其实是只饭锅。它鼓腹,比其他容器能盛放更多食物;两耳,便于提携移徙;三足鼎(    ),方便置火燃烧。炊具和餐具合一,比当时的笾、釜、豆、簋等食器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故古人认为是“调和五味之宝器”。用宝器(    )奉祖先和神灵,施行祭祀的重大礼仪,这就        ,因而被尊为      。传说黄帝铸造三只鼎,以此象征天地人;夏禹收九(    )进贡铜材,铸成九个大鼎,作为传国之宝。周灭商,移九鼎于(    )京,举行隆重的定鼎仪式。自此,鼎就成为权力的象征。“调和鼎鼐”这一本属烹饪的术语,在古代亦可作为宰相治理国政的代称。春秋时晏婴对齐景公大谈君臣关系,以和羹作比喻。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语,更是传诵千古。古代政治家        地从烹调方法论及国家大事,是政治高度权术化的表现,也是政治对生活伦理强力渗透的结果。
  1、 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括号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恃    供 gōng    洲    镐gǎo
  B.峙    供 gòng    州    镐hào
  C.峙    供 gòng    州    镐gǎo
  D.恃    供 gōng    洲    镐hào
  2.下列词语依次填入语段画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A.重器     不同凡响    礼器    不厌其详
  B.礼器     与众不同    礼器    不厌其烦
  C.重器     与众不同    重器    不厌其烦
  D.礼器     不同凡响    重器    不厌其详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几句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少女站在一块大圆石上,            ,眺望着远方,我认定她是美丽的。
  A.着一袭洁白的衣裙,披着一身阳光,微仰起她那年轻的头,手掌遮在眼睛上
  B.披着一身阳光,微仰起她那年轻的头,手掌遮在眼睛上,着一袭洁白的衣裙
  C.手掌遮在眼睛上,披着一身阳光,着一袭洁白的衣裙,微仰起她那年轻的头。
  D.微仰起她那年轻的头,着一袭洁白的衣裙,手掌这在眼睛上,披着一身阳光
  4.下列诗句,最切合语段所示人生意味的一项是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共话,一时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人为己,都在功在德,似并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亦断不可少。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B.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C.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D.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诫子书
  (清)张之洞
  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己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令国是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