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00个字。
《乡 愁》案例实录
湖北省沙洋县烟垢中学 刘云锋
教学目标:
1、理解“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的结构特点。
2、理解诗的语言特点。
3、品味诗人深沉的乡愁。
教学设计:
板块一、导入。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之所以“最美”,是因为它有着精湛的结构、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在新诗的长廊里,有一首集结构、语言、情感“三美”于一体的艺术精品,它就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板块二、自读:
1、这首诗是按照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梳理时间、空间、诗情、传情物;体会比喻句的含义。
2、划分节奏,标出重音,读一读,怎样读?为什么?
板块三、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情景一(切入点:结构)
交流“学习任务1”。(比喻句的含义:母子离别、夫妻离别、母子死别,盼归祖国。)
结构特点。——A、“四”字结构:四节、四行。B、长短句结合。C、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
3、欣赏仿作。(时空变化层层推动诗情抒发,学生仿作附后)
教学情景二(切入点:语言)
1、交流“学习任务2”。 (“重音”点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以诗译诗,深入体味内涵)
邮票小小寄深情/船票窄窄情更深/坟墓矮矮裂心肺/海峡浅浅愁煞人
2、语言特点。——A、“四”字结构带来了“这头”、“那头”的反复。B、长短句结合,音节富有谐调感。C、富于变幻的修饰语“一枚小小的”、“一张窄窄的”、“一方矮矮的”、“一湾浅浅的”,使得诗的结构遥相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