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人教新课标,语文)配套(课件+文档+题库)第一章 古代诗歌鉴赏 第六讲 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3份打包)
第六讲 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同步练).doc
第六讲 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讲义).doc
第六讲 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课件).ppt
第六讲 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Ⅰ 如何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一、理解、感悟情感的要领及其方法
精要点拨
1.整体感知
这一点与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是一致的(如看标题、理层次、联作者、借注释、论人世等)。在整体感知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从标题和正文中寻找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以及蕴涵作者情感的意象。直接揭示情感的词句会在标题、正文里的首句(联)及尾句(联)中,要会重点盯住这些“情感”部位。
2.局部精读
对整体感知后仍不能理解的局部要用咬文嚼字的精读方法来突破。精读时一要利用上下句间勾连关系相互推求理解,二要遵循古诗语言在词汇和语法上的特点。古诗语言首先是文言文,因此要熟记古诗文中常出现的字词的意思,才能消除文字隔阂。又因受平仄限制或表意需要,古诗中常出现倒装句和省略句,语言具有一定的跳跃性,这就要求解读时要有还原语序和补充字词的意识。
3.品读关键词语
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其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
……
第六讲 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Ⅰ 如何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一、理解、感悟情感的要领及其方法
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
(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愁)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独)
(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冷、凉(暗含冷寂)]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孤、独(暗含孤傲)]
2.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依此分析该处蕴涵的感情。
①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前两句,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本是唐人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