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960字。

  2013级学分认定模块考试(语文学科)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别、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时令、文化、风俗三节合一的“清明”,自唐宋以来,多有游艺活动,随着时间(流逝/流失),游艺渐次退出。清明的文化符号,只剩添土追思和扫墓踏青。而“清明雨”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寄托愁思与缅怀之情的独特物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笔下这场妇儒皆知的“清明雨”,正是因凄凉、忧伤的意味而深入人心。在追思先人的日子,心怀(悲戚/悲泣)之人看清明细雨,会赋予眼前淅沥一层悲凉;而乍暖还寒的清明,冰冷的细雨滴落肌肤,更加剧人们的这种心理(反映/反应)。“清明雨”不是“润物细无声”的温情脉脉之雨,而是添人愁绪的凄凄切切之雨。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渐次   乍暖还寒          B.缅怀  妇儒皆知
  C.赋予   凄凄切切          D.加剧  温情脉脉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流逝    悲戚     反应
  B.流逝    悲泣     反映
  C.流失    悲戚     反映
  D.流失    悲泣     反应
  3.下列诗句中的“雨”和材料中的“清明雨”意味相近的一项是
  A.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B. 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
  C.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D.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90后的思想和理念与老一辈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独树一帜,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虽然不乏批评之声,但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B.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建国初随丈夫甘其昌将军回到江西老家,当时农村条件极为艰苦,她却安之若素,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好事。
  C.中央“六项禁令”出台后,有人变出入高档餐饮场所为出入隐蔽的私人会所,变行贿送礼为冠冕堂皇的“试吃试用”,但这些花招不过是巧言令色,改变不了其腐败实质。
  D.省人口计生委表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绝非信手拈来般容易,还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测算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省省情的实施方案。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宁泽涛火了,一夜之间,朋友圈满是他的刷屏,他掀起了整令互联网的波澜。他虽然是冠军,更是颜值爆表的“体坛小鲜肉”。
  B.迪亚克表示,中国是个体育大国,为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增强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推动了田径运动的大发展。国际田联愿进一步加强同屮方的交流与合作。
  C.由于延迟退休或实行弹性退休制、改革电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重大变革,对广大群众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D.新兴市场股市今年已下跌15%,多个国家货币兑美元创多年来新低,货币贬值幅度在 3%以上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高达17个。过去两个半月,A股指数下跌了 32%,恒指下跌了 21%。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