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课件+检测)(5份打包)
│单元概述.doc
├─《中庸》节选
│《中庸》节选.doc
│《中庸》节选.ppt
└─4 《大学》节选
4 《大学》节选.doc
4 《大学》节选.ppt
修齐治平 修身为本
道德修养就是指人们在思想品质、思想意识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也可以说是道德上的自我教育。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反省、检查、约束自己;二是由于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这种反省而逐步形成了某种情操,达到某种道德境界。道德修养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实践活动,是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是道德职能和社会作用得以实现和充分发挥的重要杠杆。
1.道德修养——旨在为国
“修身为本”,这是儒家学派对修养问题的基本定位。那么,修身以什么为“本”呢?《大学》中有这样一段著名的文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修养思想,深刻揭示了“修身为本”的“本”,就是要达到“修、齐、治、平”这样一种政治和道德理想。修、齐、治、平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之久,不但后来的思想家都以此为自己思想的出发点,即所谓“经世致用”的理想抱负,而且一切志士仁人,都把修、齐、治、平作为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就是在今天,修、齐、治、平的理想也仍然在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2.德性修养——尽心知性
在儒家看来,修身为本的核心在于诚心守仁。诚心是人生德性修养的第一步,一个人顺善的本性而生成,顺其意、守其志,人性的善就将得到扩张,得到充实,人在实践中坚固着善的意念,扩展着善的本性就守仁。这是儒家修身思想的实质体现,并展示着人生修养的一种境界,告诫我们要时刻注意德性修养,否则就会被人们所唾弃。
要做到诚心守仁,还应当恪守静则清明的原则。这就是说,人们在自己的生命发展过程中总是力求端正自己的善良本性以获得完善的发展。一些人之所以不能够完善自身,原因就在于受喜乐哀怒这些情感因素的困扰。一个人节制自己的怒气还不如去
……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中庸》节选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程颢、程颐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作《中庸集注》,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为中国古代士人必读的经典,对古代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系统而完整地阐发了儒家“中庸”的思想,其内容丰富,不仅提出了“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它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和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它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忠恕之道”,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做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书中还阐述了学习程序,并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勤奋不懈的精神。这些为学程序与顽强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一、注音
中庸________ 须臾________
忌惮________ 笃行________
二、解释词义
率率性之谓道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 《大学》节选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书”。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传”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
一、注音
忿懥________ 哀矜________
敖惰________ 贪戾________
偾事________ 絜矩________
二、解释词义
定知止而后有定 少之时,血气未定 天下已定 定乎内外之分 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修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又重之以修能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则修文德以来之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著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仆诚以著此书 脚著谢公屐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名岂文章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