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天理人欲 界限难明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其意思是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天理和人欲的对立,首先见于儒经《礼记》,但是把天理赋予特别重要的意义,并且把这样的对立作为道德修养中的基本对立,则是由宋代二程,即程颢、程颐首先提出来的。
  二程认为,气聚合为人,天理就形成了人的本性。由于气质之性阻碍了天理的正常发挥,以致出现了恶,这就是人欲。与人欲相对,天理是纯粹的善。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顺了人欲,没有第三种情况。天理与人欲是绝对对立的,放纵人欲,就必然掩盖天理;要保存天理,就必须去掉人欲。他们要求,一个儒者,应该彻底地去掉人欲,使心中全是天理,达到圣人的水平。这就是所谓存天理、灭人欲。
  从道德修养上说,天理即是至善,是人必须努力追求并用以自律的普遍道德原则,人欲则是个体为保持生命
  ……
  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7 《朱子语类》三则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19岁时,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1200)病逝。在朱熹的所有著述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四书集注》,以及后人整理编纂的《朱子语类》。
  理学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背景。就学术思想来说,北宋时期州县学校兴起,书院林立,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新的情况。首先,到了北宋时期,汉唐以来以训诂、解释名物制度为主的经学逐渐衰落,学者敢于对传统的经学笺注提出疑问。其次,佛教在经过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发展以后,渗透到了学术思想的各个领域,如朱熹的理学思想受到了华严宗的影响。再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宋明
  ……
  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童 心 说
  李贽(1527—1602),字卓吾,号宏甫,又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原姓林,名载贽,回族。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举后,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讳,取名贽。中国明代后期思想家。他曾接触过王阳明的学说,并研究佛学。归隐后,主要从事研究、讲学和著述。因著述而遭受攻击与迫害,76岁时,在狱中自杀身亡。主要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初潭集》《李氏文集》等,著名文章有《童心说》等。
  明代初期是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程朱理学被立为官学,在学术思想上占统治地位,成为明朝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工具之一。明初士人读书议论都不能背离程朱的规矩。此时思想界的沉闷,正是明中后期王学兴起的背景。王阳明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与朱熹同时的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使心学成为理学内部与程朱一派相对立的另一主要思潮。与程朱理学相比,心学更重视心性问题,更关注人的主体性问题,它经王阳明的提倡,一时间在思想界所向披靡,从者众多。而受王学影响的泰州学派就是明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泰州学派的学者大多来自社会下层,他们倡导“百姓日用之道”,对正统儒家思想作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提出了背离正宗儒学的“异端”思想,反映了平民的要求和特点。李贽就是泰州后学当中具有“异端”特色的一个著名思想家。
  一、注音
  遽失________ 根柢________ 湮灭________
  懵懂________  褒崇________  渊薮________
  二、解释词义
  绝夫童心者,绝假纯真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