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80个字。
自主学习
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做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年)。从20世纪50年代起,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二、关于《沙与沫》的介绍。
《沙与沫》是纪伯伦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以自然景物“沙”与“泡沫”为比喻,寓意着人在社会之中如同沙之微小,事物如同泡沫一般的虚幻。整部诗集内容富有哲理,充满智慧,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值得反复品读。除了哲理以外,诗集还富于音韵之美,宛如天籁,传达出生命的爱和真谛。
三、整体感知全文。
课文《沙与沫》选录的23条格言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人生感悟。仔细品读课文,多联想,不难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方方面面的深刻哲理。如:“只有你被追逐的时候,你才快跑。”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只有我们身边有一个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令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自己被追逐,我们才往往能够发掘自身的潜能,有更快的奔跑速度,如果追逐自己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内心呢?也许我们的生存状态会更积极一些。又如:“我们都是囚犯,不过有的关在有窗的牢房里,有的则关在无窗的牢房里。”如果生活是一个大的牢房,不得不受到各种各样束缚的我们就必然成了“囚犯”,但有的人却可以生活在“有
自己就是那个开窗人,既然现实生活中有着必然的束缚,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心
心底开一扇窗呢?也正如第11则所说:“愿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让自己的心中始终充满希望、始终拥有目标,我们的生命定会更精彩!此外,课文中的许多格言也在引导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如:“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我们应把自身的品格、素养、习惯、性情看成是最重要的,一如《论语》中的提醒:“不患无位,患所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