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8道题,约6970个字。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蒹葭凄凄,□□□□。(《诗经》
2.□□□□□□□,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李白《行路难》)
3.子夏曰:“□□□□□,□□□□□,仁在其中矣。”(《论语》)
4.□□□□□□□?曹刘。□□□□□□□。(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在《满江红•小住京华》中,作者借用典故,比喻自己终于冲破了封建家庭的牢笼获得自由,同时又对故乡对亲人充满怀念的句子是□□□□□□□,□□□□□□□。
6.在庄子的《逍遥游》中,他引用《齐谐》一书的描写,表现出庞大得“不知其几千里”的巨鹏在起飞之时“□□□□□,□□□□□□□□□”的神异之态,想象奇特,令人神往。
7.选于《礼记》的《虽有佳肴》一文,阐述了“教学相长”的学习理论,其中“学”与“教”的直接收益是得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缺失,表明这一含义的句子是:是故□□□□□□,□□□□□。
8.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对莲花的赞美寄托了自己的人生主张,就是要像莲花那样虽生长在污浊的世间,却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文中集中表现这一精神内含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本文作者柳宗元,字,唐代文学家,是著名的“"之一。(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隔篁竹()②往来翕忽()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④隶而从者()
11.作者一行人发现小石潭十分偶然,从先闻水声到伐竹取道,写出小石潭什么特点?从全文看其作用是什么?(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