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0道题,约6560个字。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调研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此卷为试题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卷上。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书写。
一(29分)
1.请用正楷体在米字格内抄写下面诗句。(3分)
钟山如龙独西上,江流天地变秋声。
(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2.用古诗文填空。(10分)
(1)星汉灿烂,▲。(曹操《观沧海》)
(2)▲,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万籁此都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7)▲,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9)▲,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10)现在我们经常用“▲,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来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努力奋进。
3.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有一种树,chà(▲)那间看到了,就想起了一座城。树是梧桐树,城是南京城”,相比于中山陵的静穆,夫子庙的嘈(▲)杂,总统府的恢宏,灵谷寺的清幽……或许对于南京而言,真正能让人们怦(▲)然心动的还是要从一棵梧桐说起才更妥帖,因为它zhù(▲)蓄着南京四季的美。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分岐 祷告 喜出望外 整装侍发
B.判逆 屏息 小心冀冀 洗耳恭听
C.孤形 惭愧 蛛丝蚂迹 形影不离
D.芦苇 烘托 不求甚解 混为一谈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那英独具慧眼,她亲自指导的学员频频地在《中国好声音》比赛中获得冠军。
B.在南京优秀童谣征集活动中,我们班的刘荃自作主张,创作的作品顺利入围。
C.听完老师的详细讲解,他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解题中出现的问题有多严重。
D.志愿者们须臾间就完成了协会交托的布置慈善募捐会场的任务,获得了赞誉。
6.阅读《繁星•春水》中的哲理小诗:“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选择理解正确的一项(▲)(3分)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深情称颂。
B.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春光的感激之情。
C.诗人劝诫我们要珍惜春光,勤奋学习。
D.诗体现了冰心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
7. 将下列三个分句放入语段中,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打开语文课本,一阶段的语文之旅启程了。在旅行中,你将看到,▲,▲。生活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①语文的外延扩大了②语文就有多广阔③语文的含义丰富了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②③①D.③①②
二、(38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8题。(4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诗人在▲时节行舟江上见到山水美景后触景生情。一二句中,由“▲”这一字可推知诗人正漂泊异乡,三四句除了借代,还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点明了诗人此时孤舟而行的寂苦。末两句,更是以“▲”一词与“归雁”呼应,极言思乡之深切。(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